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9本字典中找到 43 條與「邪見」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29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佛學大詞典 【1】邪見

  梵語mithya^-dr!s!t!i,巴利語  miccha^-dit!t!hi。指不正之執見,主要指撥無四谛因果之道理者。系八邪行之一,十惡之一,十隨眠之一,五見之一。以爲世間無可招結果之原因,亦無由原因而生之結果,而謂惡不足畏,善亦不足喜等之謬見,即是邪見。蓋俱舍家謂撥無因果爲邪見;唯識家則主張撥無因果及四見以外之所有邪執,均稱爲邪見。

  另據大毗婆沙論卷四十九載,五見雖同爲邪推度,但因邪見之“無行相”過患特重,故特稱之爲邪見。又謂邪見壞事,謗因果及叁寶,壞法恩、生恩,起法怨、生怨,並破壞現量,爲暴惡之見,故別立此名。[俱舍論卷十九、成唯識論卷六、法蘊足論卷一、卷十、成實論卷十、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卷四十六、瑜伽師地論卷八](參閱“八邪行”283、“十善十惡”468、“五見”1099)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邪見

  (術語)五見之一。

佛學常見辭彙 【3】邪見

  1.五見使中,撥無因果之見叫做邪見。2.凡是不合正法的外道之見都可叫做邪見。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 【4】邪見

  瑜伽八卷叁頁雲:邪見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撥因、撥果、或撥作用、壞真實事。唯用分別染汙慧爲體。
  二解  瑜伽八卷十六頁雲:雲何邪見?謂起誹謗欲樂,起染汙心,若于起誹謗欲樂決定方便、及于彼究竟中,所有意樂。
  叁解  瑜伽五十八卷叁頁雲:邪見者:一切倒見、于所知事,顛倒而轉;皆名邪見。當知此見、略有二種。一者、增益,二者、損減。薩迦耶見、邊執見、見取、戒禁取、此四見等,一切皆名增益邪見。謗因、謗用、謗果、壞實事等、心執增益所有諸見,一切皆名損減邪見。無施、無愛、亦無祠祀,是名謗因。無有妙行,亦無惡行,是名謗用。無有妙行惡行諸業果及異熟,是名謗果。無父無母,無化生有情,亦無世間真阿羅漢,諸漏永盡,乃至廣說。如是一切、名壞實事。又此邪見、卽計前際諸無因論、邊無邊論、不死矯亂論、及計後際現法涅盤等論。所有沙門若婆羅門。當知如是薩迦耶見以爲根本六十二見、叁見所攝。謂常見所攝諸邊執見、斷見所攝諸邊執見、及諸邪見。
  四解  顯揚一卷七頁雲:叁、邪見。謂謗因,謗果,或謗功用,或壞實事,染汙慧爲體。唯分別起。能障正見爲業。如前乃至增長邪見爲業。如經說:有邪見者,所執皆倒。乃至廣說。
  五解  成唯識論六卷九頁雲:叁、邪見。謂謗因果作用實事,及非四見諸余邪執。如增上緣,名義遍故。此見差別、諸見趣中、有執前際二無因論、四有邊等,不死矯亂及計後際五現涅盤,或計自在世主釋梵及余物類常恒不易,或計自在等是一切物因,或有橫計諸邪解脫,或有妄執非道爲道;諸如是等、皆邪見攝。
  六解  雜集論一卷十四頁雲:邪見者:謗因,謗果,或謗作用,或壞事實,或邪分別,諸忍欲覺觀見爲體;斷善根爲業,及不善根堅固所依爲業,不善生起爲業,善不生起爲業。謗因者:謂無施與,無愛樂,無祠祀,無妙行,無惡行等。謗果者:謂無妙行及惡行業所招異熟等。謗作用者:謂無此世間,無彼世間,無母,無父,無化生有情等。誹謗異世往來作用故。誹謗任持種子作用故。誹謗相續作用故。壞實事者:謂無世間阿羅漢等。邪分別者:謂余一切分別倒見。斷善根者:謂由增上邪見,非一切種。
  七解  五蘊論四頁雲:雲何邪見?謂或謗因,或複謗果,或謗作用,或壞善事;染汙慧爲性。
  八解  廣五蘊論八頁雲:雲何邪見?謂謗因果,或謗作用,或壞善事,染慧爲性。謗因者:因、謂業煩惱性。合有五支。煩惱有叁種。謂無明、愛、取。業有二種。謂行,及有。有者:謂依阿賴耶識諸業種子。此亦名業。如世尊說:阿難?若業、能與未來果;彼亦名有。如是等。此謗名爲謗因。謗果者:果有七支。謂識、名色、六處、觸、受、生、老死。此謗爲謗果。或複謗無善行惡行,名爲謗因。謗無善行惡行果報,名爲謗果。謗無此世他世,無父無母,無化生衆生,此謗爲謗作用。謂從此世往他世作用,種子任持作用,結生相續作用等。謗無世間阿羅漢等,爲壞善事。斷善根爲業。不善根堅固所依爲業。又生不善、不生善爲業。
  九解  俱舍論十九卷六頁雲:于實有體苦等谛中、起見撥無;名爲邪見。一切妄見,皆顛倒轉,幷應名邪;而但撥無、名邪見者;以過甚故。如說臭蘇惡執惡等。此唯損減。余增益故。
  十解  大毗婆沙論四十九卷十四頁雲:問:何故名邪見?答:邪推度故,說名邪見。問:若爾;五見皆邪推度,何獨說此爲邪見耶?答:依別行相,立此名故。別行相者,謂無行相。若不依此而立名者,則應五種皆名邪見。五見皆是邪推度故。然無行相,過患尤重;故唯依此、立邪見名。複次若邪推度,亦壞事者;說名邪見。所余四見,雖邪推度,而不壞事;故別立名。複次若邪推度、謗因果者;說名邪見。所余四見,雖邪推度,不謗因果;故別立名。複次若邪推度、與施戒修極相違者;說名邪見。余見、不爾;故別立名。複次若邪推度,亦謗過去未來現在正等菩提叁寶歸者;說名邪見。余見、不爾;故別立名。複次若邪推度、壞二恩者;說名邪見。余見、不爾;故別立名。二恩者:謂法恩、生恩。壞法恩者:謂無施與,無愛樂,無祠祀,無妙行,無惡行,無妙惡行業果異熟,無此世,無他世。壞生恩者:謂無父,無母,無化生有情,世間無有真阿羅漢,正至,正行,乃至廣說。複次若邪推度、起二怨者;說名邪見。余見、不爾;故別立名。起二怨者:一、起法怨,二、起生怨。起法怨者:謂言無施與、乃至廣說。起生怨者:謂言無父母乃至廣說。複次若邪推度、壞現量者;說名邪見。余見、不爾;故別立名。如人陷墜熾火坑中,爲诳世間,言我受樂。邪見有情,亦複如是。居種種苦蘊界處中,邪見纏心,言我無苦。如是說者,名壞現量。複次若邪推度、名暴惡者;說名邪見。如契經說:苾刍當知,諸邪見者,隨彼見力所有身業、語業、思求願行、及彼種類、一切能招不可愛不可喜不可樂不可意果。所以者何?彼邪見是暴惡見故。所余四見、雖邪推度,而非暴惡;故別立名。
  十一解  大毗婆沙論九十七卷十六頁雲:雲何邪見?答:若不安立;則五見皆名邪見。謂若不安立薩迦耶等五見名、及行相差別;卽彼五見、皆名邪見。皆于所緣邪推度故。若安立;卽惟無施與無愛樂無祠祀無妙行無惡行無妙惡行業果異熟等見名邪見。謂若安立薩迦耶等五見名及行相差別;則惟作無行相轉者、獨名邪見。邪中極故。如說臭蘇及惡旃荼羅等。
  十二解  品類足論一卷四頁雲:邪見者:謗因,謗果,或謗作用,或壞實事;由此起忍樂慧觀見。
  十叁解  界身足論上四頁雲:邪見雲何?謂謗因,謗果,或謗作用,或壞實事。由此起忍樂慧觀見。是名邪見。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5】邪見

十種煩惱之一,五見之一。邪見是認爲世間無生果之因,亦無可招之果,故爲惡不足懼,爲善不足法,此種見解,乃見之最邪者,故名邪見。《成唯識論》曰:“叁邪見,謂謗因果作用實事,及非四見諸余邪執,如增上緣名義遍故。此見差別,諸見趣中有執前際二無因論、四有邊等、不死矯亂,……諸如是等皆邪見攝。”唯識宗主張撥無因果及四見以外之所有邪執,均稱爲邪見。參閱“五見”條。 - 于淩波居士著

佛識慧集 【6】邪見

不明因果,違反正理的一切見解。

- 梵心居士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邪見

  (術語)斥小乘之空法爲邪見乘。止觀七之四曰:“乘邪見乘,入險惡道,是壞驢[宋-木+(ㄠ/牛)]耳。”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8】邪見

  (經名)一卷,失譯。中阿含邪見經之別譯。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9】邪見使

  (術語)五利使之一。

佛學常見辭彙 【10】邪見使

  五利使之一。見五利使條。 - 陳義孝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1】邪見

  (譬喻)邪見之參差交絡。羅人如網,故曰邪見網。智度論十一曰:“是入邪見網,煩惱破正智。離諸清淨戒,唐苦墮異道。”

佛學常見辭彙 【12】邪見

  (喻)邪見好像羅網,入則不能解脫。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 【13】邪見

邪見好像羅網,入則不得解脫。

- 梵心居士編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4】邪見

  (雜語)邪人標榜邪見,如大將之幢旗,故曰邪見幢。叁論玄義曰:“善巧說法,燃正法炬,滅邪見幢。”

法相辭典 【15】邪見

  瑜伽六十卷四頁雲:複次若于一切余邪見中,諸有能謗一切邪見;此謗一切事門轉故,名重邪見。又若有見,謂無世間真阿羅漢、正至、正行、乃至廣說。如是邪見、由事重故,名重邪見。除如上說,所有諸事、隨其所應,與彼相違,皆名爲輕。 - 朱芾煌

佛學大詞典 【16】二種邪見

  即破世間樂邪見與破涅槃道邪見。(一)乃無視因果之理,離善爲惡之邪見。以言無罪無福,無如來等賢聖,起此邪見,則墮于苦趣,不得世間之樂,故稱破世間樂邪見。(二)爲貪著于我之邪見。雖修善而得世間樂,然以分別有無故,不得涅槃,故稱破涅槃道邪見。[中論卷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7】二種邪見

  (名數)一、破世間樂邪見。謂無視因果之理而造惡,墮于苦趣不得人天之樂之邪見也。二、破涅槃道邪見。雖修善,而執著于我,雖得人天之樂,而不得涅槃之邪見也。中論四曰:“邪見有二種:一者破世間樂,二者破涅槃道。破世間樂者,是粗邪見,言無罪無福,無如來等賢聖。起是邪見,舍善爲惡,則破世間樂。破涅槃道者,貪著于我,分別有無,起善滅惡。起善故得世間樂,分別有無故不得涅槃。是故若言無如來者,是深厚邪見,乃失世間樂,何況涅槃?若言有如來,亦是邪見。”

叁藏法數 【18】二種邪見

  [出中論]  一破世間樂邪見謂人若言無罪福報。亦無如來等賢聖。因起此邪見。搶善爲惡。當墮苦趣。失人天樂。是名破世間樂邪見。二破涅槃道邪見梵語涅槃。華言滅度。謂人貪著于我。分別有無。起善滅惡。因起善故。得世間之樂。因分別有無故。不得涅槃道。是名破涅槃道邪見。 - 明·一如等 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