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詞典在線查詢

共在13本字典中找到 717 條與「金剛」相關的內容
以下是全部詞典的查詢結果:
提示:搜索結果中包含542個詞條內容,為節省您的時間,你可以先看詞條再看內容解釋。 顯示詞條列表▼
金剛 愛金剛 持金剛 觸金剛 金剛寶 金剛部 金剛藏 金剛忏 金剛乘 金剛杵 金剛床 金剛頂 金剛定 金剛幡 金剛觀 金剛幻 金剛慧 金剛結 金剛界 金剛經 金剛句 金剛橛 金剛軍 金剛口 金剛力 金剛鈴 金剛輪 金剛門 金剛名 金剛盤 金剛錍 金剛妻 金剛起 金剛牆 金剛拳 金剛刹 金剛山 金剛身 金剛神 金剛食 金剛手 金剛樹 金剛水 金剛索 金剛鎖 金剛臺 金剛體 金剛王 金剛網 金剛線 金剛心 金剛炎 金剛衣 金剛語 金剛杖 金剛針 金剛指 金剛智 金剛衆 金剛幢 金剛子 金剛座 慢金剛 秋金剛 色金剛 四金剛 味金剛 夏金剛 欲金剛 雲金剛 執金剛 周金剛 愛樂金剛 八大金剛 般若金剛 悲願金剛 遍照金剛 不壞金剛 不淨金剛 步擲金剛 持金剛慧 持金剛衆 赤體金剛 大金剛位 大樂金剛 大力金剛 大輪金剛 大勝金剛 等妙金剛 穢迹金剛 穢積金剛 火頭金剛 羯磨金剛 金剛寶藏 金剛寶戒 金剛寶座 金剛不壞 金剛部母 金剛部主 金剛藏法 金剛藏王 金剛草履 金剛場經 金剛乘教 金剛醜女 金剛摧天 金剛頂經 金剛頂宗 金剛二義 金剛峰日 金剛佛子 金剛鈎法 金剛亥母 金剛合掌 金剛後心 金剛結跏 金剛淨刹 金剛九喻 金剛力士 金剛慢印 金剛密迹 金剛密經 金剛面天 金剛滅定 金剛名號 金剛念誦 金剛怒目 金剛錍論 金剛起印 金剛拳印 金剛薩埵 金剛叁昧 金剛叁義 金剛上味 金剛生起 金剛食天 金剛使者 金剛手院 金剛所成 金剛鎖法 金剛童子 金剛圍山 金剛五部 金剛仙論 金剛心殿 金剛藥叉 金剛夜叉 金剛一界 金剛衣天 金剛因字 金剛語言 金剛喩定 金剛喩心 金剛喻定 金剛針論 馬頭金剛 妙執金剛 菩提金剛 青面金剛 如來金剛 叁金剛觀 上樂金剛 施願金剛 十金剛句 十金剛心 十字金剛 時雨金剛 四大金剛 四攝金剛 四執金剛 隨心金剛 外金剛部 五股金剛 迅執金剛 證金剛心 執金剛神 周金剛王 愛金剛菩薩 愛樂金剛女 持金剛慧者 觸金剛菩薩 大吉祥金剛 大青面金剛 得金剛身願 等覺金剛心 金剛愛菩薩 金剛般若經 金剛般若論 金剛寶菩薩 金剛波羅蜜 金剛不壞身 金剛藏菩薩 金剛持菩薩 金剛摧碎天 金剛燈菩薩 金剛調伏天 金剛頂義訣 金剛頂瑜伽 金剛法界宮 金剛法菩薩 金剛飯食天 金剛歌菩薩 金剛鈎菩薩 金剛光菩薩 金剛護菩薩 金剛華菩薩 金剛將菩薩 金剛界五部 金剛界血脈 金剛界儀軌 金剛經解義 金剛經鸠異 金剛經六譬 金剛經義疏 金剛經贊述 金剛軍荼利 金剛利菩薩 金剛鈴菩薩 金剛輪叁昧 金剛輪印明 金剛鬘菩薩 金剛能斷經 金剛清淨經 金剛拳菩薩 金剛銳菩薩 金剛叁昧經 金剛叁業經 金剛上味經 金剛使者女 金剛手菩薩 金剛壽命經 金剛隨心法 金剛索菩薩 金剛鎖菩薩 金剛童子法 金剛王寶劍 金剛王寶覺 金剛王菩薩 金剛舞菩薩 金剛嬉菩薩 金剛喜菩薩 金剛香菩薩 金剛笑菩薩 金剛心菩薩 金剛牙菩薩 金剛業菩薩 金剛衣服天 金剛因菩薩 金剛瑜伽教 金剛語菩薩 金剛喻叁昧 金剛針菩薩 金剛正智經 金剛智叁藏 金剛幢菩薩 忙莽雞金剛 能斷金剛經 普賢金剛手 如金剛叁昧 商羯羅金剛 勝叁世金剛 勝迅執金剛 十九執金剛 十六執金剛 適悅持金剛 外金剛部院 五钴金剛杵 五金剛菩薩 五智金剛杵 意氣金剛女 意生金剛女 因字金剛句 因字生金剛 八大金剛明王 八大金剛童子 不動金剛明王 不空金剛菩薩 持金剛鋒菩薩 持金剛利菩薩 大金剛輪印明 大樂金剛薩埵 大力金剛菩薩 大輪金剛菩薩 大滅谛金剛智 大聖金剛夜叉 金剛般若經疏 金剛部叁昧耶 金剛藏王菩薩 金剛頂經儀軌 金剛頂經義訣 金剛頂理趣經 金剛頂瑜伽經 金剛鈎女菩薩 金剛界曼荼羅 金剛牢持菩薩 金剛明王菩薩 金剛那羅延身 金剛錍顯性錄 金剛菩提叁藏 金剛薩埵菩薩 金剛薩埵形像 金剛手持金剛 金剛童子護摩 金剛塗香菩薩 金剛嬉戲菩薩 金剛香儀軌經 金剛夜叉明王 金剛喩叁摩地 兩部金剛優劣 難信金剛信樂 菩薩金剛寶戒 普賢金剛薩埵 叁種金剛叁昧 山羊角碎金剛 十金剛心向果 十六執金剛神 四重金剛薩埵 外金剛二十天 小金剛輪印明 一心金剛寶戒 執金剛躃地處 住無戲論金剛 愛染金剛如法佛 大乘金剛理趣經 大勝金剛心真言 發生金剛部菩薩 忿怒持金剛菩薩 計裏吉羅金剛女 金剛般若集驗記 金剛波羅蜜菩薩 金剛場陀羅尼經 金剛摧碎陀羅尼 金剛頂護摩儀軌 金剛界大曼陀羅 金剛界大日如來 金剛界叁十七尊 金剛經則即二字 金剛九會曼陀羅 金剛薩埵羯磨印 金剛薩埵所住處 金剛壽命念誦法 金剛壽命陀羅尼 金剛王念誦儀軌 金剛無勝結護者 金剛一乘甚深教 金剛喩定解脫道 開發金剛寶藏位 密迹金剛力士會 那羅延力執金剛 如來句生執金剛 入金剛問定意經 釋迦與金剛薩埵 釋金剛經刊定記 四種金剛藏菩薩 無能勝金剛形像 五種與願金剛使 虛空無垢持金剛 執金剛善行菩薩 執青金剛杵菩薩 住無戲論執金剛 不壞金剛光明心殿 步擲金剛修行儀軌 大乘金剛薩埵儀軌 壞相金剛陀羅尼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波羅蜜多菩薩 金剛頂發菩提心論 金剛頂經釋字母品 金剛頂略出念誦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 金剛界九會曼荼羅 金剛界現圖曼陀羅 金剛怒目菩薩低眉 金剛上味陀羅尼經 金剛手持金剛菩薩 金剛壽命陀羅尼經 金剛瑜伽秘密教主 金剛喩定說有多種 軍荼梨金剛曼荼羅 秘密曼荼金剛心殿 普賢金剛薩埵儀軌 如來十力生執金剛 山門兩脅金剛密迹 外金剛部會曼荼羅 一百八臂金剛藏王 一切如來金剛誓誡 穢迹金剛禁百變法經 降伏四魔金剛戲叁昧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金剛頂瑜伽護摩儀軌 金剛界成身會曼荼羅 金剛薩埵菩薩摩诃薩 金剛叁昧經(二卷) 金剛壽命陀羅尼經法 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 虛空無垢持金剛菩薩 住一切法平等執金剛 佛說大金剛香陀羅尼經 金剛般若經疏(一卷)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 金剛頂瑜伽叁十七尊禮 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 金剛秘密善門陀羅尼經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壽命陀羅尼念誦法 瑜伽金剛頂經釋字母品 大安樂不空金剛真實菩薩 大金剛妙高山樓閣陀羅尼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摩耶 穢迹金剛法禁百變法門經 金剛場陀羅尼經(一卷) 金剛頂經多羅菩薩念誦法 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儀軌 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 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 金剛光焰止風雨陀羅尼經 金剛經疏論纂要(叁卷) 金剛秘密善門陀羅尼咒經 金剛王菩薩秘密念誦儀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聖無能勝金剛火陀羅尼經 釋金剛經刊定記(七卷) 最上大乘金剛大教寶王經 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 大乘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 大忿怒金剛童子念誦瑜伽法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摩耶經 大樂金剛薩埵修行成就儀軌 佛說大輪金剛總持陀羅尼經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一卷) 金剛頂瑜伽叁十七尊出生義 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只經 金剛上味陀羅尼經(一卷) 金剛香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 聖金剛手菩薩一百八名梵贊 五佛生五菩薩五金剛五忿怒 一切如來金剛壽命陀羅尼經 波斯匿王女金剛醜女念佛改形 佛入涅盤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 佛入涅槃密迹金剛力士哀戀經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論(叁卷) 金剛頂經觀自在王如來修行法 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法 金剛頂瑜伽護摩儀軌(一卷) 金剛頂瑜伽略述叁十七尊心要 金剛叁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金剛仙〔《神僧傳》卷第九〕 金剛智〔《神僧傳》卷第七〕 普賢金剛薩埵略瑜伽念誦儀軌 大輪金剛修行悉地成就及供養法 佛說一切如來金剛壽命陀羅尼經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一卷有跋) 金剛頂瑜伽降叁世成就極深法門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密經(一卷) 金剛錍(一卷 前有淨嶽科序) 金剛薩埵說頻那夜迦天成就儀軌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經(一卷) 金剛場莊嚴般若波羅蜜多教中一分 金剛頂經瑜伽觀自在王如來修行法 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一卷) 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經 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四卷) 金剛光焰止風雨陀羅尼經(一卷) 金剛薩埵說頻那夜迦天成就儀軌經 金剛手菩薩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經 略述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一卷) 普賢金剛薩埵瑜伽念誦儀(一卷) 大般若波羅密多經 第九能斷金剛分 大乘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一卷)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 金剛頂經毗盧沙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 金剛頂經瑜伽修習毗盧遮那叁摩地法 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二卷) 略述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經 一切如來金剛叁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 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叁昧大教王經 金剛頂超勝叁界經說文殊五字真言勝相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 金剛頂瑜伽經文殊師利菩薩儀軌供養法 金剛頂瑜伽青頸大悲王觀自在念誦儀軌 金剛藥叉嗔怒王息災大威神驗念誦儀軌 妙金剛大甘露軍荼利焰鬘熾盛大叁摩地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論釋(叁卷) 最上大乘金剛大教寶王經(上下合卷) 佛說金剛香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叁卷) 穢迹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門經 穢迹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文經 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秘密修行念誦儀軌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于十方廣頌中略出)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論 受菩提心戒儀(普賢瑜伽金剛阿阇梨集) 西方陀羅尼藏中金剛族阿蜜哩多軍荼利法 一切虛空極微塵數出生金剛威德大寶叁昧 金剛頂經瑜伽觀自在王如來修行法(一卷)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 金剛薩埵說頻那夜迦天成就儀軌經(四卷)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論頌(七十七偈)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麼耶般若波羅密多理趣經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二卷) 金剛頂超勝叁界經說文殊師利菩薩秘密心真言 金剛頂經瑜伽修習毗盧遮那叁摩地法(一卷) 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誦儀 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剛陪啰縛輪觀想成就儀軌經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 佛說金剛手菩薩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經(叁卷) 金剛頂經一字頂輪王瑜伽一切時處念誦成佛儀軌 金剛頂勝初瑜伽經中略出大樂金剛薩埵念誦儀軌 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誦儀軌 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五卷今作叁卷) 佛說一切如來金剛叁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七卷)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論(叁卷 亦名金剛能斷般若) 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出大部) 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叁卷) 金剛頂瑜伽金剛薩埵五秘密修行念誦儀軌(一卷) 金剛智(唐洛陽廣福寺)[《宋高僧傳》卷第一] 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批注(一卷 前有洪武禦製序) 金剛頂經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二卷) 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法一品(亦名五字咒法)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二卷) 叁昧弘道廣顯定意經(四卷)(一名入金剛問定意) 大樂金剛薩埵修行成就儀軌(出吉祥勝初教王瑜伽經) 佛說金剛叁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一名金剛清淨經) 一切如來摩诃菩提金剛堅牢不空最勝成就種種事業叁昧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叁昧耶經般若波羅密多理趣釋(二卷) 佛說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剛陪啰頁輪觀想成就儀軌經(一卷) 金剛手光明灌頂經最勝立印聖無動尊大威怒王念誦儀軌法品 佛說金剛場莊嚴般若波羅密多教中一分(此于大部支流別行) 金剛恐怖集會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叁世最勝心明王經(一卷)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叁昧大教王經(七卷 前有聖教序)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皺大教王經(十卷 有序有頌) 如意輪陀羅尼經(一卷 此經出大蓮華金剛叁昧耶加持秘密無障礙經) 金剛頂降叁世大儀軌法王教中觀自在菩薩心真言一切如來蓮華大曼荼羅品 金剛恐怖集會方廣軌儀觀自在菩薩叁世最勝心明王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經 般若波羅密多理趣經大安樂不空叁昧真實金剛菩薩等一十七聖大曼荼羅義述 佛說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出金剛頂經成就一切義品)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論(亦名瑜伽總持教門說菩提心觀行修持儀) 聖迦抳忿怒金剛童子菩薩成就儀軌經(叁卷或作二卷 出蘇悉地經大明王教中第六品) 金剛經(Vajracchedika-prajna-paramita-sutra) ▲ 收起
佛學大詞典 【1】金剛

  (一)梵語vajra,巴利語vajira。音譯作伐阇羅、跋阇羅、跋折羅、縛日啰、伐折羅、跋日羅。即金中最剛之義。經論中常以金剛比喻武器及寶石,較常用于比喻武器。以金剛比喻武器,乃因其堅固、銳利,而能摧毀一切,且非萬物所能破壞。以金剛比喻寶石,及取其最勝之義。

  (一)以金剛比喻武器,如帝釋天及密迹力士所持之武器,稱爲金剛杵;其不爲任何物所破壞,而能摧破一切,猶如金剛。故經論中常出現金剛堅固、金剛不壞、金剛身、金剛頂、金剛界、金剛心、金剛堅固之信心等辭彙。又金剛般若經疏論纂要卷上載,真谛以六種金剛之色,比喻般若(智慧)之體用,即:(1)青色能消除災厄,以喻般若能消除業障。(2)黃色隨人之所須,以喻無漏之功德。(3)赤色對日而生出火光,以喻智慧對本覺而生出無生之智火。(4)白色能澄清濁水,以喻般若能清除疑濁。(5)空色令人行坐于空中,以喻般若之慧能破除法執,而令人住于真空之理。(6)碧色能消除諸毒,以喻智慧能淨除叁毒。此皆以金剛之堅固、非萬物所能破,來比喻般若之體;以金剛之銳利、能破萬物,來比喻般若之用。

  于密教,金剛一詞亦常用于武器方面,如獨钴(即獨股形狀之金剛杵或金剛鈴)、叁钴、五钴等,多作爲諸尊之叁摩耶形,乃諸尊之本誓或內證之德的表征,具有摧破衆生之煩惱、去除惑業之障難、驚覺衆生等各種含義,此外亦以之爲諸尊所住叁摩地之標幟。又持金剛杵之力士,稱爲執金剛,略稱金剛。寺院中之四天王像,俗稱爲四大金剛。

  (二)以金剛比喻寶石,因金剛石透明無色,且光耀璀璨,一經日光照射,即顯現出各種光耀之色彩,于夜中亦能放出螢光,而爲諸寶中之最勝者。經論中亦以金剛寶石來比喻菩薩所證得之金剛叁昧;以取其最勝之義。然經論中較少用此譬喻。

  此外,據金剛頂疏卷一之說,世界之金剛有不可破壞、寶中之寶、戰具中之勝等叁義。另據北本涅槃經卷二十四、大乘義章卷九等舉出,金剛有能破、清淨、體堅、最勝、難測、難得、勢力、能照、不定、主、能集、能益、莊嚴、無分別等十四德。[大日經疏卷一、卷十五、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疏、金剛般若經贊述卷上、金剛仙論卷一、秘密曼荼羅十住心論卷十、梵語雜名、慧苑音義卷上、希麟音義卷七](參閱“金剛二義”3534)

  (二)爲金剛草履之略稱。即指由蔺或槁做成之草履。(參閱“金剛草履”3555)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2】金剛

  (術語)Vajra,梵語縛曰羅(曰或作日通用),一作跋折羅。譯言金剛。金中之精者。世所言之金剛石是也。抱撲子曰:“扶南出金剛,生水底石上,如鍾乳狀,體似紫石英,可以刻玉。雖鐵錐擊之,亦不能傷。唯羚羊角扣之,則渙然冰泮。”西使記曰:“金剛鑽出印毒。”按,印毒即印度也。梵網經古迹上曰:“金中精牢名曰金剛。”叁藏法數五曰:“金剛者,金中最剛,故雲金剛。”大藏法數四十一曰:“梵語跋折羅,華言金剛。此寶出于金中,色如紫英。百煉不銷,至堅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故名爲寶。”南本涅槃經二十二曰:“如金剛寶置之日中,色則不定,金剛叁昧亦複如是。”據此則知金剛爲透明體。智度論五十九,說摩尼寶珠爲帝釋所執金剛之碎片曰:“有人言:是帝釋所執金剛用與阿修羅鬥時,碎落閻浮提。”可以證其爲寶石矣。梵語雜名曰:“金剛,梵語縛曰羅。”[囗@又](物名)以金剛所造之杵,名爲金剛。大日經一曰:“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即金剛杵之略名也。大日疏一曰:“梵雲伐折羅陀羅,伐折羅即是金剛杵,陀羅是執持義,故曰譯雲執金剛,今謂持金剛。”[囗@又](天名)。持金剛杵之力士,謂之金剛。執金剛之略名。行宗記二上曰:“金剛者,即侍從力士,手持金剛杵,因以爲名。”

佛學常見辭彙 【3】金剛

  金剛石,其性堅利,堅故不爲他物所壞,利故能損壞他物,故佛經常以之比喻堅利。 - 陳義孝編

佛學大詞典 【4】金剛

梵名Ra^gavajra  。爲密教金剛界曼荼羅理趣會十七尊之一。又稱愛縛金剛、愛樂金剛、悲愍金剛。位于金剛界曼荼羅理趣會之金剛薩埵後方之月輪蓮花中。其形像爲身呈青色,手持摩竭幢。據理趣經秘決鈔卷叁載,悲愍金剛菩薩以悲愍之故,以愛念繩普縛衆生,至菩提終不放舍;猶如摩竭大魚吞啖所遇之物,一經入口已,更無幸免者,所以持此摩竭魚幢,現其愛縛舍離俱幻平等之智身。[金剛頂勝初瑜伽經中略出大樂金剛薩埵念誦儀]

佛學大詞典 【5】金剛

  (一)梵語vajra-dharah!。又作金剛手、執金剛、執金剛神。音譯作伐折羅陀羅。伐折羅,譯作金剛,例如獨股、叁股、五股等之金剛杵,用以標幟如來金剛智印之智慧力。陀羅,譯作執持。此謂手執持金剛杵之尊,舊譯執金剛,新譯持金剛。大寶積經卷八所說密迹金剛力士(二

王尊)、大日經內眷屬之十九執金剛及胎藏曼荼羅金剛部院之諸尊等皆稱持金剛。但金剛之名字有通、局之分。通指叁部五部之諸尊,皆有金剛號之稱;局指大日經之妙眷屬,獨十九執金剛之大眷屬及普賢等四大菩薩衆,合稱持金剛。[大日經疏卷一]

  (二)又作持金剛衆。于密教之法會,著衲衣,持金剛杵之職衆,稱爲持金剛衆。又稱衲衆。與“贊衆”相對稱。又灌頂時,持大阿阇梨所用之金剛鈴、叁股杵等法具之職衆亦稱持金剛衆。[顯密威儀便覽卷下、叁昧耶戒傳聞記]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6】金剛

  (菩薩)又作執金剛。標幟金剛部菩薩不壞之智力而執持獨钴叁钴五钴等金剛杵者。大日經疏一曰:“梵雲伐折羅陀羅,此伐折羅即是金剛杵。陀羅是執持義,故舊譯雲執金剛,今謂持金剛。(中略)此宗密意,伐折羅是如來金剛智印。”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7】金剛

  (菩薩)金剛界曼荼羅理趣會五尊之一。即五秘密尊之一。別名,計裏吉羅金剛。交二手腕而持五钴。觸者觸于欲境之煩惱也。今明觸性即菩提之深秘,故住于抱持之相而立觸之名。見金剛界曼荼羅鈔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8】金剛

  (物名)即金剛石。見金剛條。[囗@又](菩薩)見金剛寶菩薩條。

佛學大詞典 【9】金剛

  爲密教金剛界五部之一,或胎藏界叁部之一。爲手持金剛杵以標幟如來智德之諸尊所組成之部。蓋諸佛之智慧能摧破諸煩惱,而此部以銳利、不壞之金剛比喻如來智慧能破之德,故以此智含攝一切如來之大智門。

  于胎藏界曼荼羅十叁大院中,位列中臺大日左方之金剛手院、除蓋障院、部分外金剛部院等均屬此部;部主爲降叁世明王,部母爲忙莽雞菩薩。于金剛界曼荼羅五智五佛之中,東方之大圖鏡智屬于此部;部主爲阿■如來,部母爲金剛波羅蜜菩薩,有金剛薩埵、金剛王、金剛愛、金剛嬉等四親近,此外二十天中之東方五天、千佛中之東方二五○尊、十六尊中之東方四尊等均攝于此部。于身、口、意叁密中,此部配屬意密,種子爲傆(hu^m!,吽),叁昧耶形爲五股杵,尊形爲金剛薩埵。[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一、蘇悉地羯啰經卷上、瑜伽瑜只經序品、大日經疏卷五、秘藏記]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0】金剛

  (術語)胎藏界叁部之一。又金剛五部之一。持金剛杵標幟如來智德之諸尊也。胎藏界曼陀羅十叁大院中,位于中臺大日左方之金剛手院,除蓋障院之諸尊是也。大日經疏五曰:“右方是如來大悲叁昧,能滋榮萬善,故名蓮華部。左方是如來大慧力用,能摧破叁障,故名金剛部也。”蘇悉地經一曰:“諸佛形像即是佛部,諸菩薩形即蓮華部,諸世天像爲金剛部。”

佛學大詞典 【11】金剛

  (一)菩薩處胎經卷七出經品所說八藏之第七。此藏明示等覺菩薩修因證果之法門。叁藏法數卷叁十一謂,金剛藏者,乃佛所說等覺菩薩修因感果法,以其破惑之智最爲堅利,能斷極後微細無明之惑,故稱等覺菩薩爲金剛心。(參閱“八藏”31  5)

  (二)金剛藏王菩薩之略稱。(參閱“金剛藏王菩薩”3577)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2】金剛

  (術語)處胎經所說八藏之一。結集等覺菩薩于金剛心位斷極微細無明以證佛果之法門者。叁藏法數叁十一曰:“金剛藏者,謂佛所說等覺菩薩修因感果法,以其破惑之智最爲堅利,能斷極後微細無明之惑,故名等覺菩薩,爲金剛心是也。”[囗@又](菩薩)見金剛藏菩薩條。

佛學大詞典 【13】金剛

  指基于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行之忏法。有關此忏法之忏文,據廣弘明集悔罪篇載,有梁武帝之金剛般若忏文。蓋金剛經乃禅宗特別重視之經典,據蔣之奇之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載,自五祖以後,金剛經已取代四卷之楞伽經而受重視。此外,另由唐代孟獻忠之金剛般若集驗記、段成式之金剛經鸠異、著者不詳之受持感應錄、感應傳、王起隆之新異錄、周克複之持驗記,及清代王澤泩之感應分類輯要、淨慧之靈驗傳、六如之瑞應編等論著,亦可推知曆代對金剛經信仰之普及。故金剛忏法之流行,乃勢所必然。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4】金剛

  (術語)真言教之異名。教法堅利如金剛也。瑜只經曰:“以金剛自性,光明遍照,清淨不壞,種種業用,方便加持,救度有情,演金剛乘,唯一金剛斷煩惱。”金剛頂經瑜伽修習毗盧遮那叁摩地法曰:“演說如來叁密門,金剛一乘甚深教。”梵名Vajra-y&amacron;na,但于印度特指佛教中陰陽和合派之教義,然于根本決不然也。

佛學常見辭彙 【15】金剛

  真言教的別名。 - 陳義孝編

佛學大詞典 【16】金剛

  梵語vajra。音譯縛日啰、伐折啰、跋折羅、□耽啰、伐阇羅。原爲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質地堅固,能擊破各種物質,故冠以金剛之名。密教中,金剛杵象征摧滅煩惱之菩提心,爲諸尊之持物或修法之道具。于曼荼羅海會之金剛部諸尊皆持金剛杵。真言行者亦常攜行,蓋以此杵象征如來金剛之智用,能破除愚癡妄想之內魔與外道諸魔障。

  最初金剛杵尖端甚銳利,直至用爲法具,其形狀已改變許多。有金、銀、銅、鐵、石、水晶、檀木、人骨等多種質料,長八指、十指、十二指、十六指、二十指不等,形狀有獨股、二股、叁股、四股、五股、九股、人形杵羯磨金剛、塔杵、寶杵等,而以獨股、叁股、五股最爲常見,分別象征獨一法界、叁密叁身、五智五佛等。獨股杵、叁股杵、五股杵、寶杵、塔杵合稱“五種杵”。其中,獨股杵爲最古之形式,其鋒頗長,爲密迹金剛力士所持。此外,千手觀音四十手中之金剛杵手及金剛藏王菩薩一百零八臂中之一手亦持獨股杵。于五種金剛杵中,以獨股杵與蓮華部相應,置于大壇之

西方,其獨鋒象征獨一法界。叁股杵與羯磨部相應,置于大壇之北方。通常稱“縛日啰”者,一般系指叁股杵。五股杵又稱五智金剛杵、五峰金剛杵、五峰光明、五股金剛,其五峰系表五智五佛,其中之一鋒象征佛之實智,其余四鋒則爲四佛權智之標幟。[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叁、陀羅尼集經卷二、慈氏菩薩略修愈哦念誦法卷下、金剛頂經卷二、陀羅尼門諸部要目、大日經疏卷六]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 【17】金剛

  (物名)梵語伐折羅Vajra,原爲印度之兵器。密宗假之,以標堅利之智,斷煩惱,伏惡魔。其兩頭單獨者,謂之獨股,分叁枝者,謂之叁股,分五枝者,謂之五股,分九枝者,謂之九股。以金石或木材作之,有大中小之叁品。大日經疏一曰:“伐折羅即是金剛杵。”又曰:“伐折羅如來金剛智印。”又曰:“譬如帝釋手持金剛破修羅軍,今此諸執金剛亦複如是。各從一門持大空之戰具,能破衆生無相之煩惱。故以相況也。”仁王經念誦儀軌上曰:“手持金剛杵者,表起正智猶如金剛。”諸部要目曰:“杵,金,銀,銅,鐵,石,水精,佉陀羅木等,無量種各不同。杵,五股叁股一股。長十六指爲上,十二指爲中,八指以爲下,乃至一指節爲下。此經中說:不持金剛杵念誦,無由得成就。金剛杵者,菩提心義。能壞斷常二邊,契中道。中有十六菩薩位,亦表十六空爲中道。兩邊各有五股五佛五智義。亦表十波羅蜜,能摧十種煩惱,成十種真如,便證十地。”

佛學常見辭彙 【18】金剛

  兵器的名稱,就是現在寺院裏韋缈菩薩手裏所拿的東西。 - 陳義孝編

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第6頁第7頁第8頁第9頁第10頁第11頁第12頁第13頁第14頁第15頁第16頁第17頁第18頁第19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3頁第24頁第25頁第26頁第27頁第28頁第29頁第30頁第31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5頁第36頁第37頁第38頁第39頁第40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