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乃金中最銳利者,故經論中多取其作譬喻。如金剛仙論卷一、金剛般若經疏論纂要卷上等所舉,皆以金剛之堅利譬喻般若之體用,即:(一)“堅”義,謂金剛之堅,萬物不能碎壞;以喻般若之體,真常清淨,不變不遷,爲煩惱所不能亂,邪魔所不能動,此即實相般若。(二)“利”義,謂金剛之利,能碎壞萬物;以喻般若之用,能斷除惑執,照五蘊皆空,而度諸苦厄,此即觀照般若。(參閱“金剛”3532)
(名數)探玄記叁曰:“金剛亦二義:一是堅義,二利義。”
[出金剛經助顯錄] 金剛者。金中最剛。故雲金剛。而小品般若以金剛立題者。具有堅利二義焉。(梵語般若。華言智慧。)一堅義堅義者。謂金剛之堅。萬物不能碎壞。以喻般若之體。真常清淨。不變不遷。煩惱不能亂。邪魔不能動。此即實相般若也。二利義利義者。謂金剛之利。能碎壞萬物。以喻般若之用。能斷惑著。照五蘊空。度諸苦厄。此即觀照般若也。(五蘊者。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也。) - 明·一如等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