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Vajra -dha^tu-man!d!ala 。又作西曼荼羅、果曼荼羅、月輪曼荼羅。爲密教兩部曼荼羅之一。金剛頂經爲其基礎。現圖金剛界曼荼羅爲九個曼荼羅會所組成,故又稱九會曼荼羅、金剛九會、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九會之中,前七會爲金剛界品,其中之前六會爲大日如來之自性輪身,第七會爲大日如來之正法輪身;後二會(即第八會、第九會)爲降叁世品,皆爲大日如來之教令輪身,總稱金剛界曼荼羅。圖相以上端爲西方,縱橫等分爲叁,故共有九會。
圖繪中央爲成身會,若依准“從果向因”的下轉門之意義,第一會即是成身會,其下向左依順序爲:(一)成身會,又稱羯磨會。爲四種曼荼羅中之大曼荼羅。以五圓輪排列成十字,相當于五佛,中央爲大日如來,其周圍爲四波羅蜜菩薩,四方各有一月輪,內各置一佛,故有“四方四佛”之語,四佛亦以同形式排列,各有四親近菩薩,故共有十六菩薩;另有內外八供養菩薩、四攝菩薩、密教護持之諸天及賢劫千佛等圍繞,共有一○六一尊,圖示佛果之實相。(二)叁昧耶會,又稱羯磨會。爲四種曼荼羅中之叁昧耶曼荼羅。系諸尊各以器杖、印契等象征其本誓之叁昧耶來表示之形式。即中央月輪中安置由璎珞、風輪等莊嚴而成之多寶塔,象征大日如來之叁昧耶身,塔身下橫置五股金剛杵,代表五智顯現之叁昧耶形。四方四佛之叁昧耶形依次爲:東方阿■佛爲豎金剛杵,南方寶生佛爲寶珠,西方彌陀佛爲蓮花,北方不空成就佛爲羯磨。其余十六大菩薩、八供養菩薩、四攝菩薩等亦各皆以叁昧耶形表示之。共有七十叁尊,位置大致與成身會相同。(叁)微細會,又稱羯磨會、金剛微細會。爲四種曼荼羅中之法曼荼羅。即諸尊相互入于各自之叁昧耶身,以顯“一尊具足諸尊之德”之義,故此曼荼羅表示諸尊各具五智無際智等重重微細之智用。共有七十叁尊。(四)供養會,又稱大供養會。爲四種曼荼羅中之羯磨曼荼羅。此會呈現諸尊相互供養之儀,故諸尊之形像,除五佛外,其余十六大菩薩、四攝菩薩、八供養菩薩等,皆左手作拳,右手持蓮花,其上安置叁昧耶形。共有七十叁尊。(五)四印會,此會表示“四曼不離”之義,即赅攝四曼于一會。其圖式,中央爲大日如來,東西南北四方各安置金剛薩埵、觀音、虛空藏、毗首羯磨等四尊,大圓輪之四隅安置四波羅蜜菩薩之叁昧耶形(五股杵、寶珠、蓮花、羯磨),及金剛嬉、鬘、歌、舞等四菩薩之叁昧耶形(叁股杵、花鬘、箜篌、羯磨)。圖中之大日如來象征四曼之所依,四波羅蜜菩薩則依次象征四曼。共有十叁尊。(六)一印會,此會表示四曼之諸尊皆歸于不二性海之義。其圖式,呈現大日如來一尊之單純圖樣,是密教修法中,特于修大日一尊法所用。大日如來安坐于圖中之大月輪,頭戴五佛寶冠,身著白色天衣,住于智拳印中。象征五智圓滿獨一法身之義。(七) 理趣會,又稱薩埵會、普賢會。此會表示大日如來現金剛薩埵之身而以正法化導衆生之義。其圖式,中央爲頭戴五智寶冠之金剛薩埵,四方安置欲、觸、愛、慢等四金剛,四隅安置意生、計裏吉羅、愛樂、意氣等四金剛女;外院則安置四攝菩薩及金剛嬉、鬘、歌、舞等內四供養菩薩。然此會之內外四供養菩薩之位置獨與其他諸會相反,系表示內外無礙融會之義。共有十七尊。(八)降叁世羯磨會,略稱降叁世會。此會表示大日如來現忿怒之身以降伏剛強難化之衆生。其圖式,中央之大日如來住于智拳印中,示現降伏四魔之形。四方四佛及十六大菩薩亦皆交拳現忿怒相,尤以金剛薩埵呈叁面八臂之降叁世忿怒明王之相更爲特異。外金剛部之四隅安置金剛夜叉、軍荼利、大威德、不動等四大明王;或謂安置色、聲、香、味等四明妃。共有七十七尊。(九)降叁世叁昧耶會,此會表示大日如來降伏大自在天之本誓之義。此會之尊數與諸尊之排列與上會降叁世會全然相同,惟其叁昧耶形之安置相異;蓋以降叁世會乃表現諸尊事業具足之身相,而此會則表現諸尊內證之德。圖中金剛薩埵之叁昧耶形爲八輻輪,乃一摧破之具,象征衆生本具之堅固清淨菩提心,圖中之大自在天則象征根本無明,故此會呈現以自性清淨之智光來驅除行者心內塵垢之儀相。
若依“從因向果”之上轉門而言,其意義系表示菩薩修行之次第,或真
言行者斷除惑障及開發心地之次第,即:(一)第一會乃顛倒順逆而指降叁世叁昧耶會,即降叁世明王自現叁昧耶形,降伏貪嗔癡叁毒,以去除成道之障難。(二)由叁昧耶形變現爲羯磨身,現大忿怒之相,左足踩踏大自在天,象征斷除煩惱障,右足踩踏烏摩妃,象征斷除所知障,此即降叁世羯磨會。(叁)既于前二會斷除叁毒二障,則得般若之理趣,如是欲、觸、愛、慢等象征內外心境之十七尊皆示現本初不生之體(般若波羅蜜多),此即理趣會。(四)成就五相成身觀時,行者自身即爲本尊大日如來之體,乃赅攝一切諸尊于一體,此即一印會。(五)須得四佛加持,始能決定成佛之義,其時四佛現前,圍繞大日如來,此即四印會。(六)諸尊皆以寶冠、花鬘等禮獻予大日如來,呈現諸佛供養之儀,此即供養會。(七)顯現他受用身,而有現智身、見智身、四明等,顯示遍入微細金剛中之禅定之相,此即微細會。(八)于道場觀中,結如來拳印,由種子字而轉變爲叁昧耶形,此即叁昧耶會。(九)複由叁昧耶形轉變成威儀具足之毗盧遮那如來羯磨身,此即羯磨會。
全部九會共有一四六一尊,即佛體一○叁六尊,菩薩二九七尊,忿怒身四尊,執金剛神四尊,外金剛部一二○尊。又除上記各會之次第外,另有多種說法,其中有表示“自證化他折伏攝受不二”之曼荼羅者,其次第爲第一薩埵會(理趣會)、第二降叁世會、第叁降叁世叁昧耶會、第四四印會、第五供養會、第六羯磨會(微細會)、第七一印會、第八成身會(羯磨會)、第九叁昧耶會;此一次第系表示由自證出于化他,複由化他歸于自證之意。[尊勝佛頂修瑜珈法軌儀卷下大灌頂曼荼羅品、金剛頂瑜伽經十八會指歸、現圖曼荼羅金剛界諸尊便覽卷一、兩部曼荼羅義記卷四、卷五]
(術語)依金剛界密教本經金剛頂經之所說,則有六種十種等之曼荼羅。現圖曼荼羅中辏合九種,稱曰九會曼荼羅,見九會曼荼羅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