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名)Av&imacron;ci,又作阿鼻旨。译曰无间。无间地狱是也。涅槃经十九曰:“阿者言无,鼻者名间,间无暂乐,故名无间。”受苦无间断之义。八大地狱之一。是最苦处。极恶之人堕之。法华经序品曰:“下至阿鼻地狱。”俱舍论世间品曰:“此赡部洲下,过二万有阿鼻旨大捺落迦,深广同前,谓各二万,故彼底去此四万踰缮那。以于其中受苦无间,非如余七大捺落迦受苦非恒,故名无间。”玄应音义二十五曰:“阿鼻旨,或言阿毗至,亦云阿毗地狱,或云阿鼻地狱,一义也,此云无间。无间有二:一身无间,二受苦无间。”身无间者,谓常不死而保苦命也。
华译为无间,即无间地狱。 - 陈义孝编
此云无间。观佛三昧经云:阿言无,鼻言救。成论明五无间:一趣果无间,舍身生报故;二受苦无间,中无乐故;三时无间,定一劫故;四命无间,中不绝故;五形无间,如阿鼻相纵广八万由旬,一人多人皆遍满故。五无间业,瑜伽第九云:一害父,二害母,三害罗汉,四破僧,五出佛身血。 - 宋·普润法云
华译为无间,即无间地狱。
- 梵心居士编
(界名)又作阿鼻至,阿鼻脂。略名阿鼻。见阿鼻条。
(杂语)阿鼻地狱广漠,非凡力所得脱出,其坚固如大城也。见三界义。
为八热地狱之一。阿鼻,梵名Avi^ci 。又作阿毗地狱、阿鼻旨地狱。意译无间地狱。观佛三昧海经卷五观佛心品(大一五·六六八中):“云何名阿鼻地狱?阿言无,鼻言遮;阿言无,鼻言救;阿言无间,鼻言无动;阿言极热,鼻言极恼;阿言不闲,鼻言不住。不闲不住,名阿鼻地狱。阿言大火,鼻言猛热。猛火入心,名阿鼻地狱。”
观佛心品又谓,此地狱位于诸狱之最底层,有七重铁城、七层铁网,七重城内有剑林,下有十八鬲,周匝七重皆是刀林。有十八狱卒。阿鼻四门于门阃上有八十釜,沸铜涌出,从门漫流。众生杀父害母、骂辱六亲者,命终后堕于此狱。
由于在阿鼻地狱受苦之众生皆不堪种种煎熬而痛苦叫唤,故此处又称阿鼻唤地狱。又因阿鼻之猛火烧人,而称阿鼻焦热地狱。又阿鼻地狱极广漠,非凡力所能脱出,其坚固犹如大城堡,故亦称阿鼻大城。[长阿含经卷十九地狱品、大楼炭经卷二泥梨品、起世经卷四地狱品、俱舍论卷十一、翻译名义集卷二](参阅“无间地狱”5122)
(界名)阿鼻为地下之牢狱,故曰地狱。在此地下之最底,余大地狱重叠其上。见俱舍论世间品。止持音义曰:“阿鼻,此云无间。观佛三昧经云:阿言无,鼻言救。成论明五无间:一、趣果无间,舍身生报故。二、受苦无间,中无乐故。三、时无间,定一劫故。四、命无间,中不绝故。五、形无间,如阿鼻纵广八万由旬,一人多人皆遍满故。此五无间,乃造五逆业者报之。”
八大地狱之一,又名无间地狱,即是受苦无间断的地狱,也是造极重罪的人死后所堕落的地方。 - 陈义孝编
梵语avicinaraka,译为“阿鼻地狱”,意为“无间地狱”。唐·道世《诸经要集》卷十八谓:“彼处恒受苦受,无喜乐间,故名无间。”阿鼻地狱在地狱中品位最下、受苦最惨而没有间歇。阿鼻地狱的大苦果是由“五逆”、“十恶”等大恶业所感召的。《续高僧传》卷八载,周武帝“灭佛”时,唯有慧远抗声谓:“陛下今持王力自在,破灭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拣贵贱,陛下安得不怖!”后亦用以形容极端困苦的处境。如宋·司马光《禅门六偈》一:“愤怒如烈火,利欲如铦锋;终朝长戚戚,是名阿鼻狱。”(李明权)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又名无间地狱,即是受苦无间断的地狱,也是造极重罪的人死后所堕落之处。
- 梵心居士编
形容阿鼻地狱众生所受极苦之状态。生前作恶,命终堕于阿鼻(梵Avi^ci ,无间)地狱或叫唤地狱之众生,受极大之苦,乃不禁叫唤;两地狱中,又特以阿鼻地狱众生所受之苦为烈,盖阿鼻地狱为八大地狱之一,位于地狱最底层,乃大逆大恶者命终后所堕之处,于此受苦之众生,不堪其苦而惨烈叫唤,故称阿鼻叫唤。
(界名)受苦之众生不堪阿鼻之苦而叫唤,故曰阿鼻唤。
(界名)阿鼻之猛火烧人,故曰阿鼻焦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