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八谛?八谛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法相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八谛”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八谛”的解釋

  指八種聖谛。又作八聖谛。(一)有作之四谛與無作之四谛的合稱。據吉藏之勝鬘寶窟卷下本所述,有作之四谛爲小乘之觀谛,彼觀未究竟,後更須有所修作,故稱爲有作。無作之四谛爲大乘之觀谛,後更無修作,稱爲無作。又二乘之智力有限量,故又稱有量;佛智無限量,故又稱無量。[勝鬘經法身品、仁王般若經疏卷叁](參閱“四谛”1840)

  (二)開演苦等四谛爲八種。即:(一)行苦谛,指有爲諸行生滅遷流而不住。(二)壞苦谛,可意之法壞。(叁)苦苦谛,常合不可意之法。(四)流轉谛,指分段生死。(五)流息谛,指涅槃,又作還滅谛。(六)雜染谛,指煩惱、業及生等叁種雜染法實爲染汙。(七)清淨谛,指斷雜染所得之無爲實是清淨。(八)正方便谛,謂一切無漏道實爲趣涅槃之行。初四者爲苦谛,第五爲滅谛,第六通苦、集二谛,第七通滅、道二谛,第八爲道谛。[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六、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末]  

  (叁)指仁王經所說之八谛。圓測之仁王經疏卷中本引用十地經所載十四谛中後八谛釋之。即:(一)覺法之自相、同相,故善知相谛。(二)覺法之差別,故善知差別谛。(叁)覺分別陰界入,故善知說成谛。(四)覺身心之苦惱,故善知事谛。(五)覺諸道之生相續,故善知生谛。(六)畢竟滅一切熱惱,故善知盡智、無生智谛。(七)起不二行,故善知令入道智谛。(八)正覺一切法相,故善知一切菩薩地次第成就谛及集如來智谛。[仁王經卷上菩薩教化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八谛”的解釋

  (名數)法相宗于世俗谛開四重,于勝義谛立四重,世俗勝義,合爲八谛。瑜伽論六十四明兩種之四谛,唯識論九說勝義之四谛。世俗之四谛者,一世間世俗谛又名有名無實谛。瓶衣軍林等之假法也。是爲隱覆真理世谷之法,故曰世間。爲凡法之認爲實有者,故曰世俗。二道理世俗谛,又名隨事差別谛,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種種差別之法門也。一一法門,順于道理。故曰道理。事相差別易見,故名世俗,叁證得世俗谛,又名方便安立谛。以佛之方便安立知斷證修之苦等四谛也。是爲行人證悟之法,故曰證得,因果之相狀,分明可知,故名世俗。四勝義世俗谛,又名假名非安立谛。二空真如也(空我而得之真如,空法而得之法空真如也),是離諸相(非安立之義),而爲聖智所覺,故雲勝義,尚以假相安立,體非離言(假名之義),故名世俗。勝義之四谛者,一世間勝義,又名體用顯現谛。即第二俗叁科等之法也。事相粗顯,猶可破壞,故曰世間,爲聖者所知,異于第一之俗,故名勝義。二道理勝義,又名因果差別谛。即第叁俗苦等之四谛也。知斷證修因果之差別,謂之道理,無漏智之境界,異于前第二俗,故名勝義。叁證得勝義谛,又名依門顯實谛。即第四俗之二空真如也。依聖智诠空門觀而顯理,故曰證得,凡愚不側,勝于前第叁俗,故名勝義。四勝義勝義谛,又名廢诠談旨。即一真法界也。妙體離言,超法相,故曰勝義。爲聖智之內智,勝于前第四俗,故複曰勝義。見義林章二末。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八谛”的解釋

  (名數)法相宗所立之真俗八谛也。詳見谛條。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八谛”的解釋

如谛施設建立中說。 - 朱芾煌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八谛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