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本地與垂迹之並稱。又作本地垂迹、本迹。謂佛菩薩爲救度衆生,由自己之實身變化諸多分身,垂世以度化衆生;實身爲本地,分身爲垂迹。地者,能生之義。爲利物而自本身垂萬化,故能現之本,稱本地;所現之末,稱垂迹。如久遠實成之本師釋迦牟尼佛(本門),示現丈六弊垢之劣應身(迹門),以度化衆生。
本地垂迹之思想蓋基于法華經之本迹二門、大日經之本地加持說。又如觀世音菩薩之分身攝化、地藏菩薩現比丘形、住世羅漢之應化無方等,皆爲方便誘引末代凡夫,而有此類垂迹攝化之說。
古印度盛行輪回轉生之說,諸神應化之說亦不少。佛教傳入中國後,有被視爲僞作之清淨法行經記載,孔子、顔回、老子叁聖爲菩薩、羅漢之應化。道教且有老子八十一化之說,此外,禅宗亦有寒山、拾得、布袋等爲垂迹而來等說,凡此,皆可顯示中國亦有本地垂迹之說。然于日本,則專門針對傳統固有“神道”中之神而說本地垂迹,例如,在天臺、真言等諸宗,則以佛爲本,以神爲迹,每一神均有一佛、菩薩與之搭配,其神祇皆爲佛、菩薩之垂迹。[本朝高僧傳卷七十叁、卷七十四、日本佛教史之研究](參閱“本迹二門”1965)
(術語)見本迹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