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慈航?慈航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俗語佛源、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慈航”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慈航”的解釋

  (1895~1954)福建建甯人,俗姓艾。字彥才。號繼榮。幼失怙恃,年十七禮拜自忠和尚爲師。次年,受具足戒于九江能仁寺。曾遍禮九華、天臺、普陀等各處道場。學禅于常州天甯寺、揚州高旻寺;遊學于谛閑法師之門;複于度厄法師座下習淨土。民國十六年(1927)入閩南佛學院,親近太虛大師,受其薰陶,而有革新佛教之志。此外,又曾親近圓瑛法師。師曾兩度閉關,閱藏六載。十八年主持安慶迎江寺,致力于弘法事業,倡言改革僧伽,整頓佛教,嘗創設中國佛學會于緬甸仰光。二十九年隨太虛大師訪問東南亞佛教國家,繼而留居馬來西亞,創辦星洲菩提學院、星洲佛學會、怡保佛學會、槟城佛學會等機構,並發行“人間”月刊,極力推行佛學社會化,南洋佛教由是大興。叁十七年至臺灣中坜主持妙果法師所辦之臺灣佛學院,僧俗兼收,開臺灣佛教之新紀元。旋爲安置大陸來臺之僧青年,乃于汐止成立彌勒內院。並開講因明、唯識、楞嚴等大乘經論,盡心致力于教育弘化。四十叁年五月示寂,世壽六十,僧臘四十二。遺體跏趺盤坐于缸內,並安置在

靜修院後山。叁年後開缸,肉身不壞,教界傳爲美譚,並建慈航堂,以紀念其德業。後人輯其遺著成“慈航法師全集”行世。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慈航”的解釋

  (術語)大慈弘誓之船也。萬善同歸集六曰:“駕大般若之慈航,越叁有之苦津。”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慈航”的解釋

  渡人脫離苦海的意思。 - 陳義孝編

【俗語佛源】對“什麼是慈航”的解釋

  佛教認爲,佛菩薩以普渡一切衆生爲“大願”,運用大智慧,把衆生從生死苦海中運到解脫的“彼岸”,稱爲“慈航”。如南朝梁·蕭統《開善寺法會》詩:“法輪明暗室,慧海度慈航。”又如《花月痕》第五二回:“萬頃碧波,都成覺海;前重苦海,盡泛慈航。”寺院中觀音菩薩像上,往往懸有“慈航普渡”的匾,即此意。“慈”爲“與樂”,“悲”爲“拔苦”。“慈航”之“慈”是兼慈和悲二義而言的。“慈航”又稱爲“大願船”。如《淨土論》:“菩薩乘大願船,往生死海,就此世界呼引衆生上大願船,如是送至西方。”指菩薩以“願力”普渡衆生。又稱爲“般若船”。如《大悲經》偈雲:“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乘般若船。”般若,意爲大智慧,謂菩薩以智慧普渡衆生。(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慈航”的解釋

最早在臺灣弘傳唯識的法師。法師俗姓艾,名繼榮,字彥才,福建建甯人,幼失估恃,十七歲時,禮泰甯縣峨嵋峰自忠和尚剃度出家,翌年受具戒于九江能仁寺。行腳各方,禮九華、天臺、普陀等名山,親近各方大德。民國十六年入閩南佛學院就讀,未滿半年,因故退學。十八年主持安慶迎江寺,二十年以到香港講經因緣,繼而到緬甸弘化,在仰光創立中國佛學會。二十九年隨太虛大師訪問東南亞各國,之後在星洲弘化。叁十七年受臺灣妙果法師之請,來臺創辦臺灣佛學院。叁十八年大陸撤退,逃難來臺的青年學僧,多以法師爲依止。後爲安置來臺學僧,在汐止成立彌勒內院,聚衆講學。並開講楞嚴、唯識、因明等大乘經論。他常到各地作通俗演講,說理圓融、喻解詳明、深入淺出,引人入勝。  

法師天資欠敏,幼年失學,根基並不算好。住持迎江寺時期,自憾身爲住持,豈能不通經論,于是發憤爲學,曾向武昌佛學院函購得唐大圓的《唯識講義》,隨身攜帶,隨時苦讀,數年之後,終于貫通。抵臺灣後,他是第一位弘揚唯識的法師。四十叁年(一九五四)法師示寂于彌勒內院,世壽六十,僧臘四十有二。遺體伽趺盤坐缸內,叁年後開缸,肉身不壞,成爲臺灣第一位肉身菩薩。他生前的著作由後人輯爲《慈航法師全集》其中包括《成唯識論講話》,《相宗十講》、《大乘起信論講話》,及《菩提心影》等。 - 于淩波居士著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慈航”的解釋

渡人離苦海的意思。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慈航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