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Vi&sdotblw;aya,自家勢力所及之境土,又,我得之果報界域,謂之境界。無量壽經上曰:“比丘白佛: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入楞伽經九曰:“我棄內證智,妄覺非境界。”
本指疆域,佛教講境界有兩種意義:一指“十八界”中的“六境”(亦名六塵),包括色、聲、香、味、觸、法,是眼、耳、鼻、舌等六根展開活動的對象。“境界”相當于人們所說的客觀世界,然而,佛教認爲“境界”乃是意識所現出來的“相分”。《起信論》謂:“以能見故,境界妄現。”又指學佛修行所達到的境地。如《無量壽經》謂:“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後來,或以“境界”泛指景象。如元·耶律楚材《再和呈景賢》詩:“我愛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或以泛指思想、藝術所達到的境地、意境。如雲:思想境界很高。又如:詩中的境界很美。(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