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稱心如意。
(二)指說法及法會之際,講師所持之器具。此物原爲印度古時之爪杖,梵語爲 anuruddha(阿那律),系由骨、角、竹、木等所製,柄長叁尺,形狀如雲,或如手形,乃搔背止癢所用,以其能補手不能到之處,而搔抓如意,故稱爲如意,又稱癢和子。然
在我國及日本,又成爲一般之持物,表示吉祥之意。在佛教中,法師于說法及法會時,亦持用之,猶如官吏之笏,用以備忘。據釋氏要覽卷中如意條所載,齊高祖嘗賜予隱士明僧紹一支竹製之如意,梁武帝亦曾賜昭明太子一支木犀如意。另據佛祖統紀卷六智顗傳載,智顗受慧思之命,代爲講說般若時,慧思手中持一如意臨席稱贊之。[優婆塞戒經卷五、四分律卷十九僧尼日用物、禅林象器箋第二十八類器物門]
(物名)僧具之一。世所謂爪杖也。手所不能到之處,用此可以搔抓如意,故名。釋氏要覽中曰:“如意之製蓋心之表也,故菩薩皆執之。狀如雲葉,又如此方篆書心字。”是亦一說也。然比丘之百一資具及曼陀羅諸尊之器仗,無見類于如意者,蓋是始于支那也。佛祖統紀智者傳曰:“南嶽手持如意,臨席贊之曰:可謂法付法臣,法王無事。”釋氏資鑒五曰:“周顯德叁年五月,武帝邕,惑于道士張賓等妖言,惡黑衣之谶,乃欲偏廢釋教,命沙門道士辨其優劣。且雲:長留短廢。(中略)襄城公何妥?自行如意,座首少林寺行禅師,發憤而起。諸僧止曰:師爲佛法大海,衆鹹仰知,可令末座對揚。共推如意付智炫,安詳而起,徐升論座。坐定執如意,折張賓理屈。”是論議執如意之證也。[囗@又]人名。西天論師名,梵名末笯曷刺他Manoratha,世親菩薩之師也。因室羅伐悉底國超日王,朋附外道,說火煙之義,不許引證,恥見衆辱,斷舌而死,終時誡世親曰:黨援之衆無兢大義。群迷之中無辨正論。”見西域記二。
如己之意;自在不勉強。 - 莊春江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