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十乘觀法?十乘觀法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十乘觀法”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十乘觀法”的解釋

  乃天臺宗修圓頓止觀于預備條件二十五方便修畢後,爲正觀對象之軌範的十種觀法。用此十法,由因至果,故謂十法成乘觀,略稱十乘觀法。又作十種觀法、十乘軌行、十觀成乘、十法成乘、十法成觀、十法止觀、十重觀法、十乘觀、十乘或十觀。因能安住衆生心,故以坐處喻之,而有“十乘床”之稱。又以觀法能除去迷妄,猶如風能拂去灰塵,故喻稱十乘風。智顗之摩诃止觀卷五以下,對此有詳細之說明。即所謂“十乘”,乃因觀不思議境等十法,能運乘修行者至于菩提果之意;圓教之觀法必依之。十法之中,觀不思議境爲觀法之本體之正觀,上根者依此即足;若尚未成功或中根者,進而修第二至第七之觀法;至于下根者,則更修第八以下之觀法,亦即須修備十種觀法。

  十種觀法即:(一)觀不思議境,即觀凡夫于日常所起一念心中,具備人生所有一切,叁谛相互一體化,爲不思議之妙境。對此種觀法,趙宋天臺山家派(正統派)之知禮,在十不二門指要鈔卷上說槌砧、淳樸之喻。觀爲觀之主體,叁觀相當于“槌”;不思議境爲所觀之客體,所觀之叁谛相當于“砧”。此叁谛叁觀雖有能所之關系,但皆爲觀慧之內容,故以觀不思議境智慧之槌砧,來鍛煉凡夫日常所起之無記六識心(淳樸,即素材)。以叁千叁谛爲妙體,則須觀六識心,叁谛叁觀即爲所觀。以此而成立兩重之能所關系。對此山外派認爲不思議境乃是真如本身之真心。又日本天臺宗另有異說,認爲天真獨朗觀爲總無明心之八識觀境。(二)發真正菩提心,又稱起慈悲心。修行者依初觀未成功時,改發圓教無作之菩提心,爲求菩提救度衆生,立四弘誓願。(叁)  善巧安心止觀,又稱巧安止觀。善巧用止觀,使心安住于真實之本性。(四)破法遍,即破除遍于一切諸法有所執著之心。(五)識通塞,于能破之觀知通塞,識別情智之得失。  (六)道品調適,又稱修道品。即一一檢討叁十七道品,而修其中適合行者之能力性質者。(七)對治助開,又稱助道對治。修卑近、具體之善法,以爲去除障礙之幫助。即開辟叁解脫門,以對治障礙。(八)知次位,雖居凡位,然不起已登聖位之慢心,了知自己修行之階段。即自善分別識知修證之分齊。(九)能安忍,對于內外之障礙,心不動搖能安忍,成就道事。(十)無法愛,又稱離法愛。即去除對非真菩提之執著,而進入真正之菩提位。[法華經玄義卷八下、摩诃止觀卷五上至卷十下、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五之一至卷十之二](參閱“一念叁千”49、“十境”481)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十乘觀法”的解釋

  (名數)見十乘觀項。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十乘觀法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