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舜若多?舜若多是什麼意思?

在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翻譯名義集、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舜若多”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舜若多”的解釋

  (術語)Ś&umacron;nyat&amacron;,譯作空性。有二釋,一指虛空之實體,名爲空性。空即性之持業釋也。楞嚴經叁曰:“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長水疏曰:“舜若多,雲空也。虛空之性不可銷滅。”二指諸法之空無謂之空,空之性名爲空性。空之性之依主釋也。指真如之體,生法之二空爲門,而顯中道之真如,故謂真如爲空性。非言真如之體是空也。唯識述記一本曰:“非性是空,說爲二空。從能顯說,梵言舜若,可說如空名舜若多。如是空性,即是二空所顯實性也。故言空者。從能顯說,二空之性,名二空性。依士釋名,言真如空未善理故。”

【翻譯名義集】對“什麼是舜若多”的解釋

  沇(音兖)疏雲:未見誠釋,應是主空神。入楞伽雲:刹尼迦者,名之爲空。或呿(丘庶切)提,秦雲虛空。纂要雲:但無粗相之身,亦有微妙之色。故雲如來光中,映令暫見。又涅槃明虛空喻,乃立叁義:一、無變易,亘古騰今,時移俗化,唯此虛空,常無變易。故南本叁十叁雲:虛空無故,非叁世攝;佛性常故,非叁世攝。善男子!如來已得叁菩提所有佛性,一切佛法,常無變易,以是義故,非叁世攝。二、無邊際,物分表裏,空無內外,故無邊際。叁十二雲:我爲衆生得開解故,說言佛性非內非外。何以故?凡夫衆生,或言佛性住五陰中,如器中有果。或言離陰而有,猶如虛空。是故如來說于中道。衆生佛性,非內六入,非外六入,內、外合故,名爲中道。叁、無挂礙,物體質礙,空性虛通。故叁十叁雲:如世間中,無挂礙處,名爲虛空。如來得叁菩提已,于一切法無有挂礙,故言佛性猶如虛空。無著雲:喻虛空者,有叁因緣:一,遍一切處。謂于住不住相中福生生故。二,寬廣。高大殊勝故。叁,無盡。究竟不窮故。淨覺雲:應以遍喻于假,寬喻于空,無盡喻中。又楞嚴雲:縱令虛空,亦有名貌;虛空是名,顯色是貌。孤山釋曰:如涅槃說空有四名,謂虛空、無所有、不動、無礙也。貌,謂體貌。如雜集論說空一顯色,沇疏釋曰:小乘以明暗爲體,大乘以空一顯色,及極迥色爲體(上見空名顯色,下見空名迥色)。維摩疏問:此虛空譬,豈有但空,不可得空之殊?答:空尚不一,何得有二?若約緣盡相顯,非不有殊。如大乘經論有破虛空之義,即可以譬但空,顯不可得空。記釋緣盡等者,謂雲霧暗緣盡,虛空明相顯時,或見萬象,或但見空,可以喻但、不但二種真也。今問:虛空、空界,二名同異?答:顯宗論雲:內外竅隙,名空界;光暗竅隙,顯色差別,名虛空界。經言:虛空無色、無見、無對,當何所依?然藉光明顯了。又說于色,得離染時,斷虛空界。俱舍雲:竅隙名空界,謂人身中諸骨節間,腹藏諸孔穴之空也。成實論雲:四大圍空,有識在中,故名爲人。此以能依身中,空名空界,所依境內,空名虛空。問:虛空無邊,遍一切處。光明安雲虛空分界,尚可盡邊?答:如楞嚴雲: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是則衆生計乎妄想,太虛絕于靈照;既迷妄以成空,故背覺而有限。如天親說有分別,及無分別,皆名爲識。有分別名識識,無分別名似塵識。如楞嚴,想澄成國土,即似塵識;知覺乃衆生,即是識識。今述頌曰:虛空生我心,我心廣無際;咄哉迷中人,雲何自拘系! - 宋·普潤法雲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舜若多”的解釋

就是空的意思,是梵文音譯。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舜若多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