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九無學之一。即思法阿羅漢恐懼退失所證之果,而欲求死以保所得。[成實論卷一、順正理論卷六十五](參閱“九無學”147)
(二)指人死時之相狀。由查驗人之死相,可知其往生善處或惡處,稱爲知死相。此說散見于大小乘經論中。成唯識論述記卷四本(大四叁·叁六五中):“世親、無性攝論皆雲:善業從下冷,惡業從上冷,由生勝趣、惡趣別故。瑜伽第一雲:隨下、上冷,後至于心,此處初生,最後舍故。”另于諸經要集卷十九中,依瑜伽師地論之說而立有死相六驗,即由六種查驗死相之情形,而可得知亡者往生于人中,或天上、餓鬼、畜生、地獄等處,或入涅槃。此外,“死相”一語亦被世人所引用,而轉爲罵人或對人匿稱之用語。[俱舍論卷十、成唯識論卷叁]
(雜語)驗人之死相,知善惡之生處,大小乘論之通說也。智度論曰:“惡業人風大先去故身動,火大先去故身熱,善行人地大先去故身靜,水大先去故身冷。”唯識論叁曰:“又將死時,由善惡業下上身分冷觸漸起。”同述記四本曰:“世親無性攝論皆雲:善業從下冷,惡業從上冷,由生勝處惡趣別故。瑜伽第一雲:隨下上冷,後至于心。斯處初生,最後舍故。”俱舍論十曰:“于命終位于何身分中識最後滅?頓命修者,意識身根欻然總滅。若漸死者,往下人天于足臍心如次識滅。謂隨惡趣,說名往下,彼識最後于足處滅。若往人趣,識滅于臍。若往生天,識滅心處。諸阿羅漢,說名不生。彼最後心,亦心處滅。”諸經要集十九依瑜伽論立死相之六驗:“一驗生人中,若作善之人將死時,先自足冷至臍,臍上猶溫,而後氣盡者,即生人中。二驗生天上,若作善之人,頭頂皆溫,而後氣盡者,即生天上。叁驗生餓鬼,若自頂冷至臍,腰下猶溫,而後氣盡者,即生餓鬼中。四驗生畜趣,若自頂冷至膝,膝下猶溫,而後氣盡者,即生畜趣中。五驗生地獄,若自頂冷至足,足底猶溫,而後氣盡者,即生地獄中。六驗入涅槃,若羅漢聖人入涅槃,或心或頂數日皆溫者是也。”
人死亡時的相狀。由死亡時的相狀可以驗知其人將來投生之處。瑜伽論立死相有六驗,即一、若作善之人將死時,先自足冷至臍,臍上猶溫,而後氣盡者,即生人中;二、若作善之人,頭頂皆溫,而後氣盡者,即生天上;叁、若自頂冷至臍,腰下猶溫,而後氣盡者,即生餓鬼中;四、若 - 陳義孝編
指人死時的相狀。由查驗人之死相,可知其往生善處或惡處,稱爲知死相。此說散見于大小乘經論中。《成唯識論述記》卷四載:“世親、無性攝論皆雲:善業從下冷,惡業從上冷,由生勝趣、惡趣別故。”《瑜伽師地論》雲:“隨下、上冷,後至于心,此處初生,最後舍故。”又、《瑜伽師地論》有死相六驗,即由六種查驗死相的情形,而可得知亡者往生于人中,或天上、餓鬼、畜生、地獄等處,或入涅槃。見《俱舍論》卷十。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