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語jha^pita。又作阇維、阇毗、耶維、耶旬。意譯爲燒燃、燒身、焚燒、燒。即火葬之意。行荼毗之火葬場即稱爲荼毗所。火葬法于佛陀以前即行于印度,原爲僧人死後,處理屍體之方法,佛教東漸後,中國、日本亦多用之。流行于中國叢林之俗語,則稱爲“送往生”。[長阿含卷叁遊行經、有部毗奈耶藥事卷九、釋氏要覽卷下、玄應音義卷五](參閱“葬”5593)
(術語)Jh&amacron;pita,又曰阇毗,阇維阇鼻多,耶維,耶旬。譯爲焚燒,猶言火葬,僧死而焚其屍也。玄應音義四曰:“耶維,或言阇鼻,或言阇維,或言阇鼻多,義是焚燒也。”同五曰:“耶旬,或雲阇毗阇維同一義,正言阇鼻多,義是梵燒也。”慧琳音義二十五曰:“阇毗或言阇維,或荼毗。古雲耶旬。此雲焚燒也。”同四十叁曰:“耶維,或言阇維,皆訛也。正言阇鼻多,義是焚燒。”西域記六曰:“涅疊般那(Nirdh&amacron;pana),唐言焚燒。舊雲阇維,訛也。”
華譯焚燒。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