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佛菩薩像之臺座。又稱須彌座。即以木、金、石等材料作成須彌山之模形,上置佛像。又此壇置于佛堂中央;以其位置恰似須彌山之立于世界中央,故有須彌壇之稱。以須彌山形之臺座安置佛像,于古印度即已通行,如印度鹿野苑博物館所藏笈多王朝之石佛像即其例。我國劉宋元嘉十四年(437)與太平真君九年(448)之刻銘,亦有安于須彌座之銅造釋迦像及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
院之帝釋天像。其壇有四角、八角、矩形、圓形等式樣,高一層,或二層。通常于上緣圍有勾欄。以木造居多,亦有土製、石造者。于壇之垂直面有許多狹窄間格,其中雕有獅子、孔雀、花草等圖案。又禅林中,住持于法堂爲衆僧說法之法座,恰位于法堂中央,猶如佛教宇宙觀中,須彌山位于宇宙中央,故法座亦稱須彌座。[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卷上、大智度論卷八、大日經疏卷五、從容錄第四十四則]
(物名)又曰須彌座。謂形象須彌山之中細臺座也。上安置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