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涅槃。佛教大小乘對涅槃之觀點各異,小乘佛教認爲涅槃表示灰身滅智或滅盡煩惱之狀態;大乘佛教則具有積極性之涅槃思想,如涅槃經所說之涅槃四德“常、樂、我、淨”即爲典型代表,又如南本涅槃經卷叁所列舉之涅槃八味中即有“不老、不死、無垢、快樂”之狀態。准此,在大乘,涅槃乃不生不滅之法;取其不滅之義,故言永生。又以“永生樂果”一語指涅槃之妙果。(參閱“涅槃”4149)
(二)指彌陀之淨土。因生于淨土,則悉爲無量壽,故爲永生。觀經玄義分(大叁七·二四六上):“開示長劫之苦因,悟入永生之樂果。”[無量壽經卷下]
(術語)謂涅槃也。涅槃爲不生之法,故不滅。取不滅之義,而曰永生。又謂彌陀之淨土。生于淨土,則悉爲無量壽,故曰永生。問:既有生,何無滅?答曰:淨土之生,生即無生也,生已,即證無生之理故,永生不滅也。無量壽經下曰:“度世長壽泥洹之道。”又曰:“可獲極長生壽,樂無有極。”觀經玄義分曰:“開示長劫之苦因,悟入永生之樂果。”
即涅槃,因涅槃爲不生之法,由于不生,所以不滅,而不滅就是永生。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