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種子?種子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佛學次第統編、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種子”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種子”的解釋

  梵語bi^ja,巴利語同。(一)如同谷類等之由其種子所生,色法(物質)與心法(精神)等一切現象亦有其産生之因種,稱爲種子。谷類之種子稱爲外種;對外之種子而言,唯識宗將種子攝于阿賴耶識中,稱爲內種。內種子系指其生果功能而言(生果作用),乃爲現行諸法(現在所顯現之諸現象)薰習于阿賴耶識中而形成一特殊之習性者,故又稱習氣或余習。

  種子之說,原爲一種譬喻,最早見于雜阿含經。部派佛教中之化地部亦謂,于“窮生死蘊”之識中,常藏有色法與心法之種子;對此,經量部認爲色法與心法互爲種子而具有薰他之性質,故主張“色心互薰”之說。于瑜伽師地論中,立阿賴耶識爲“種子識”,並謂此識能生色、心、善、惡等一切諸法,而藏有一切種子

  “種子”一詞,其後成爲大乘唯識學重要術語之一。據成唯識論卷二之說,于阿賴耶識中,能同時生起七轉諸法現行之果,又具有令自類之種子前後相續不斷之功能;即能生一切有漏、無漏、有爲等諸法之功能者,皆稱爲種子。如同植物之種子,具有産生一切現象之可能性。種子藏于阿賴耶識中,前者(種子)爲因、作用,後者(阿賴耶識)爲果、本體。然種子自身並非一客體,而系一純粹之精神作用。

  自類別而言,種子可分兩種:(一)能産生諸現象(衆生之迷界)者,稱爲有漏種子。  (二)能生菩提之因者,稱爲無漏種子。有漏種子複可分爲二類:(1)能産生與種子同種類之現象者,稱爲名言種子、等流種子、等流習氣。(2)可幫助名言種子,以善惡業而産生異熟作用者(即具有産生當來有漏果之功能),稱爲業種子、異熟種子、有支習氣、異熟習氣。上述之中,名言種子系一切諸法之“親因緣”種子,乃以名言爲緣所薰成之種子,又分成表義名言與顯境名言兩種。表義名言種子,指于名言(名、句、文等)中诠表諸法之義者;第六識即緣此名言,隨其語言音聲而變現一切諸法之相狀,由之所薰成之種子。顯境名言種子,指緣前七識之見分(認識諸法相狀之作用)爲境,隨緣所薰成之種子。若就現行所受用之情形而言,名言種子又有共相與不共相二種名言種子。共相名言種子,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等,舉凡可供自他共同受用者,是爲共相;能生起此類共相境界之種子,皆稱爲共相名言種子。自相名言種子,例如各人之身體,僅能供一己受用;能變現此等自相之種子,稱爲自相名言種子。又就作用而言,共相與不共相之名言種子均由共業與不共業之業種子爲之資助,始能招感其相,即共業種子資助共相種子,始能招感共相;不共業種子資助不共相種子,始能招感不共相。准此可知,大乘唯識之宗義,乃謂無論依報、正報等一切萬法皆由種子所變現者。

  另據成唯識論卷二、梁譯攝大乘論釋卷二之說,種子具有六項條件,稱爲種子六義,即:(一)刹那滅,由于無常而有生滅之變化。(二)果俱有,果者,識與根。識與根同時俱起,互不相離。(叁)恒隨轉,識起時,種子亦隨而轉動,無有間隔。(四)性決定,諸識所緣之善、惡等性,必有因果,而無有間雜,譬如眼識緣惡境則成惡法而不能成善法。(五)待衆緣,識非爲一因而生,必藉外緣方能産生現行。(六)引自果,色(物質)與心各自引生自果,色法由色法之種子所生,心法由心法之種子所生,並非交互而成者。

  至于種子生起之情形,依曆來各種主張,可歸納爲叁說:(一)本有說,護月之主張,稱爲“本有家”。(二)新薰說,難陀、勝軍之主張,稱爲“新薰家”。(叁)新舊合生說,護法之主張,稱爲“新舊合生家”。唯識宗系以第叁說爲正說,即認爲種子有二類:  (一)本有種子,即自無始以來,先天存在于阿賴耶識中之種子,又稱本性住種。(二)新薰種子,即由後天現行諸法所薰習成之種子,又稱習所成種。諸法之發生,除初入“見道”刹那之無漏智,僅從本有無漏種子生起外,其余一切法無不由本有、新薰二類種子和合而生。蓋唯識宗對于由“種子”變現成“諸法”之關系,最重要者即爲:由“叁法”所構成的“二重”因果說。所謂叁法,即指“能生之種子”(本有種子)、“所生之現行”、“所薰之新種”(新薰種子);所謂二重因果,即指“種子生現行”、“現行薰因種子”。此叁法同時輾轉互成二重之果,即一種子既爲同一刹那間之“現行之因”,亦爲後一刹那之“種子之果”,故又可稱爲“種子種子”。當色、心之諸緣和合時,阿賴耶識所持之種子必令當前之外界産生某種現象,此即“生起現行”;于同一刹那,其現行之法必隨所應而薰種子,此即現行薰種子。就八識而論之,則第八識所持之種子爲因,生起眼等之七轉識;同一刹那,七轉識之現行法亦爲因,而生起第八識之種子,故有所謂“七轉、八識,互爲因果”之說。

  此外,唯識宗之另一宗義“五姓各別”說,乃依據本有無漏種之種別及其有無等問題而建立者,即主張一切有情衆生自本有以來即具有聲聞種姓、獨覺種姓、如來種姓、不定種姓、無性有情等五種不同之類型,各有所別,而不可轉變改易;此一主張相對于一乘家“衆生悉有佛性”之說。[解深密經卷二、俱舍論卷四、卷五、瑜伽師地論卷五、卷五十一、卷五十二、顯識論、顯揚聖教論卷十七、成唯識論述記卷七末、瑜伽論記卷十叁上、卷十叁下]

  (二)密教中,表示佛、菩薩等諸尊所說真言之梵字。乃真言行者修字輪觀時所觀照者。又作種字、種子字。所以稱種子者,乃因其具有“自一字可生多字,多字複可赅攝于一字”之意。故知“種子”一詞,含有引生、攝持之義。例如合十字爲一句,若以第一字爲種子,則可依之引生下面九字所具有之觀智,同時此九字之意義亦可攝入第一字。密教即以此理表示若了知一法,即了知一切法;若了知一法空,即了知一切法空;若能于一字專注行觀,修諸行願,即能于一切行願皆得圓滿。

  一般而言,種子具有叁義,即:(一)了因義,譬如由煙而識火之體性;經由觀種子之字門,即可了知佛智。(二)生因義,譬如由谷類等之種子可生出根莖花果等;由種子可生叁昧耶形。(叁)本有義,意謂字門即諸法之根源,具足本來之性德,而可作爲軌範者。以具足上述叁義,故密教諸尊多以之爲表征。

  諸尊之種子,就來源而言,有下列數種:(一)較常見者,多采取真言之第一字,例如胎藏界大日如來之種子爲豙,月天之種子爲傊,水天之種子爲釯。(二)以真言之中字爲種子者,如地藏之種子嵔。(叁)亦有采用真言之終字爲種子者,如金剛界大日如來之種子徤,釋迦之種子澊。(四)取梵號以爲種子者,如文殊之種子禱,藥師之種子螌。(五)取自與本誓相應之用語,如聖觀音之種子逘,系取自  samantamukha(普門)一語。(六)真言與梵號並取者,如阿彌陀佛之種子逳。

  除一尊各別之種子外,另有共通于此類諸尊之種子,稱爲通種子,例如金剛界五部,各以其主尊(大日、阿■、寶生、彌陀、不空成就)之種子爲其各部之通種子。又種子並不限于諸尊所用,一切法門悉得建立種子,如五大各有其種子:地之種子爲豙(阿字門),水爲釯(縛字門),火爲高(啰字門),風爲嵔(诃字門),空爲傡(佉字門)。此外,書寫種子之曼荼羅,稱爲種子曼荼羅;以種子觀行,則稱種子觀。曆來有將密教經軌中諸尊之種子輯錄成諸尊種子真言集、種子集等。[仁王經道場念誦儀軌卷下、大日經疏卷一、卷六、卷十、卷十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種子”的解釋

  (術語)漫荼羅大鈔四曰:“種子者,&DF-8770;字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種子”的解釋

  (術語)或&DF-875F;字或&DF-87AB;字,或&DF-87A7;等。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種子”的解釋

  (術語)法相宗所談,對于現行法之稱。指在阿賴耶識中生一切有漏無漏有爲法之功能,而謂之種子。猶如草木之種子也。是爲有爲法之正因,四緣中因緣之實體也。唯識論二曰:“何法名爲種子?謂本識中親生自果功能差別。”唯識述記二本曰:“種子即是諸法因緣,皆因相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種子”的解釋

  (術語)爲第四點之阿&DF-874B;。以此爲五轉中第四,第四轉入涅槃之種子故也。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種子”的解釋

  (術語)有多種:(一)&DF-87D3;唅字。合&DF-8740;&DF-8770;&DF-874B;&DF-874A;四字而成此一字,是即表中央之佛具四智也。謂&DF-87D3;字最初之橫點,即&DF-8740;字東方發心大圓鏡智阿閦佛也。右之傍點,則&DF-874B;字南方修行平等性智寶生佛也。上點是&DF-874A;字即西方證菩提妙觀察智無量壽佛也。本體之&DF-8770;字者,風大北方入涅槃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也(善無畏以風大爲北方之佛)。此四字合而&DF-87D3;之一字成,則中央之大日方便善巧智具足圓滿也(不動之降魔,大方便善巧也)。上者約于東因之義。若約于中因之義,則&DF-8740;是本不生之義,是中央本有之因也;&DF-8770;是行因東方也;&DF-874B;是寂靜南方證菩提也;&DF-874A;以真如圓寂法身涅槃之故(略出經四)爲西方,&DF-87D4;字是北方方便究竟之果德也。自此種子之義,而明王之德,所以爲諸尊之通體,大日之教令輪身,可知。(二)&DF-87C3;漫字。大疏十曰:“&DF-87C3;漫字&DF-8768;摩是我義。入阿字門,即無我也。又以此大空叁昧而怖畏衆魔,以此字亦有阿聲及點也。”以上二種子最通用。(叁)&DF-87D5;路字(底哩叁昧耶經上卷,以&DF-8740;&DF-876A;&DF-87D4;&DF-87C3;之四字爲種子故),此字于離塵之&DF-876A;字加&DF-8748;之叁昧點,塵垢即爲煩惱魔故,離塵叁昧之&DF-876A;字即降魔叁昧也。(四)&DF-87A4;吽字。演密鈔七曰:“疏此是中胎[合*牛]字義者,此不動明王,是毗盧遮那成辨諸事之智,爲欲善護一切菩提心故。以畢竟無相之身,作如來使者之形,行如來事,故此明王即是淨菩提心大日心王。”釋其義,則凡此&DF-87A4;字者菩提心之體也。衆生之心動轉,即有息風出入,自口出入,則自成&DF-8740;之響,自鼻出入,則自成&DF-87A4;之響,故此&DF-8740;&DF-87A4;二字俱爲菩提心之體。謂胎之東方寶幢佛以&DF-8740;字爲種子,則金之東方阿閦佛以&DF-87A4;字爲種子。又金之大日以&DF-87A4;字爲體(五佛灌頂大日真言之終句是也),則薩埵以&DF-8740;字爲種子(&DF-874B;字之本體爲&DF-8740;字故),胎之大日以&DF-8740;字爲種子,則薩埵以&DF-87A4;字爲種子也。此以大日爲自心之體性,薩埵亦爲菩提心之體故也。而不動亦爲衆生本有之體性,故以&DF-87A4;字爲其種子。又&DF-87A4;字者&DF-8740;&DF-8770;&DF-8749;&DF-8768;四字合成,&DF-8740;者東方阿閦發心,&DF-8770;者南方寶生之行因(寶珠爲萬法能生之因故),&DF-8749;者西方彌陀之菩提&DF-8745;(絕滅之義,絕滅無明而圓滿功德故),&DF-8768;者上之空點即北方不空成就之涅槃也。故此一字具四智四佛四轉四部,所以不動即爲大日也。(五)&DF-8740;阿字&DF-87D5;(字下所引依底哩叁昧經)即是大日之種子故。又爲自心本有之薩埵種子故。又阿字爲一切諸法本不生故。諸法各各當位不動,常恒湛寂,是爲不動尊。不動尊之種子,雖尚有秘訣,今示其主要之五個,其余從略。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種子”的解釋

  (術語)&DF-87A7;。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種子”的解釋

  (術語)或爲&DF-8740;字,以爲萬法能生之本源故。或爲&DF-87A6;字,以爲出生萬德之寶珠故。又以爲羯磨部天鼓雷音佛之教令輪身故。或爲&DF-87BB;字,以與不動一體又爲堅牢地神故。或爲&DF-87A4;字。以爲不二妙成就之尊故。或爲&DF-8770;字。以大黑爲風之黑業之體故。或爲&DF-8776;字,以與釋尊(即天鼓雷音佛)一體故。或爲&DF-87C3;字,以爲文殊之化現故。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種子”的解釋

  (術語)真言之阿等一字,生無量之義。譬如草木之種子,故名種子。諸尊各有種子,標所具之衆德。仁王經軌曰:“言種子者,引生義,攝持義。”大日經疏六曰:“作字漫荼羅者,經中有種子字,當如法置之。”同十曰:“以下說種子字,從一字能生多故名種子也。”同十七曰:“佛兩足尊說阿字爲種子種子能生多果,一一複生百千萬數,及至展轉無量不可說也。”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種子”的解釋

  法相宗將阿賴耶識中,能生一切法的功能,叫做種子,說它好像植物的種子能開花結果。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種子”的解釋

瑜伽五十二卷十五頁雲:複次種子雲何?非析諸行,別有實物,名爲種子;亦非余處。然卽諸行、如是種姓,如是等生,如是安布,名爲種子;亦名爲果。當知此中、果與種子、不相雜亂。何以故?若望過去諸行;卽此名果。若望未來諸行;卽此名種子。如是若時望彼名爲種子;非于爾時卽名爲果。若時望彼名果,非于爾時卽名種子。是故當知種子與果、不相雜亂。譬如谷麥等物所有芽莖葉等種子、于彼物中,磨搗分析,求異種子,了不可得;亦非余處。然諸大種,如是種姓,如是等生,如是安布,卽谷麥等物,能爲彼緣,令彼得生;說名種子。當知此中道理亦爾。
二解  成唯識論六卷八頁雲:此中何法名爲種子?謂本識中親生自果功能差別。此與本識及所生果、不一不異。體用、因果、理應爾故。雖非一異;而是實有。假法如無,非因緣故。此與諸法、既非一異;應如瓶等是假非實?若爾;真如應是假有。許則便無真勝義谛。然諸種子、唯依世俗,說爲實有。不同真如。種子雖依第八識體;而是此識相分,非余。見分恒取此爲境故。
叁解  俱舍論四卷十六頁雲:此中何法名爲種子?謂名與色、于生自果所有展轉鄰近功能。此由相續轉變差別。何名轉變?謂相續中、前後異性。何名相續?謂因果性叁世諸行。何名差別?謂有無間生果功能。 - 朱芾煌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種子”的解釋

  真言之阿等一字,生無量之義,譬如草本之種子,故名種子。諸尊各有種子,幖所具之衆德。仁王經軌曰:“言種子者,引生義,攝持義。”
  “兩界種子”  金胎兩曼之種子也。秘藏記曰:“胎藏界以真言初字爲種子,胎藏因曼荼羅,故以初因爲法體意也。金剛界以真言終字爲種子,金剛果曼荼羅,故以後果爲法體意也。”
  “叁部種子”  瑜只經曰:“佛部以阿□爲種子,成率都婆。蓮華部以娑□爲種子,成八葉蓮華。金剛部以嚩□爲種子,成五股金剛。” - 明·楊卓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種子”的解釋

種子爲法相宗所立,是唯識學上極重要之基本理論。種子者,指在阿賴耶識中生起一切有漏無漏諸法的功能。《成唯識論》卷二曰;“此中何法名爲種子,謂本識(阿賴耶識)中,親自生果功能差別。此與本識及所生果,不一不異。體用因果,理應爾故。”識爲一種功能,此功能在未發生作用,於潛在狀態時,不稱識而稱種子;其發生作用即起現行時,不稱種子而稱識。所謂現行,即是能生起色、心各別不同現象的作用。種種不同色心現象,都自有他的親因,此親因即稱爲功能,又名爲種子種子者,以其有生起諸法的作用,猶如草木種子,能生芽莖也。原來所謂世間一切諸法,即世間種種精神的、物質的現象,皆是阿賴耶識中種子變現而起。阿賴耶識攝持諸法種子,有生起色、心諸法的力用,此力用即稱爲種子。沈隱的種子(即潛伏的功能)生起色、心諸法時,稱爲現行。所以種子、阿賴耶識、和它所生起的現行果法,這叁者是體用因果的關系,所以是“不一不異”。因爲本識是體,種子是用,體用之間,體是體,用是用,所以非一;但體是此用之體,用是此體之用,體不離用,用不離體,所以非異。再者,種子與現行之間,種子是因,現行是果,因是因,果是果,所以非一;但因是此果之因,果是此因之果,所以非異。這體用因果的道理,“理應故爾”。見《成唯識論述記》卷七。 - 于淩波居士著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種子”的解釋

能生一切法的功能,名爲種子,猶如植物的種子能開花結果。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種子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