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S/ata-pun!ya-vicitrita。如来之三十二相,一一皆以百福庄严。又作百思庄严、百福德庄严。百福,即百思。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载,离杀乃至正见之十业道,每业道各有五思(如离杀业道有)离杀思、劝导思、赞美思、随喜思、回向思,合为五十思,菩萨造作一相之业时,先起五十思修治身器,次起一思以牵引彼相,后更起五十思以圆满彼相,此即百福庄严。同卷又载有数种五十思之说︰(一) 十业道各有下、中、上、上胜、上极等五品之思,合为五十思。(二)十业道各有加行净、根本净、后起净、非寻所害、念摄受等五思,合为五十思。(三)缘三十二相,于各相起五十刹那的未曾习之思,相续而转,此为五十思。
关于一福之量,诸说有异。据俱舍论卷十八载︰(一)除菩萨外,其余一切有情所修行之富乐果业,即一福之量。(二)世界将成之时,一切有情招感大千土之业增上力,即一福之量。(三)唯佛得知一福之量。此外,三十二相之异熟业须经百大劫方修习圆满,唯释迦菩萨极精进,故能超越九劫,于九十一劫成就三十二相。[北本涅槃经卷二十四、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大智度论卷四、法苑珠林卷九](参阅“百大劫”2491)
2498
(术语)菩萨三大阿僧祇劫之后,更于百大劫之间种可至佛果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也。一一各种一百福,是曰百福庄严。即以一百庄严一相也。智度论四谓若过三阿僧祇劫,是时菩萨种三十二相业因缘。问曰:三十二相之业可种何处?答曰:在人道中阎浮提男子身,遇佛出世而种。佛不出世,不得种缘。问曰:几许为一福德?答曰:有人言于转轮圣王四天下,受福乐之业。名为一福业。如是百福成一一相。问曰:菩萨几时能成满三十二相?答曰:极迟百劫,极疾九十一劫。释迦牟尼菩萨九十一大劫行而办三十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