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毕陵伽婆蹉?毕陵伽婆蹉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翻译名义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毕陵伽婆蹉”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毕陵伽婆蹉”的解释

  梵名Pilinda  -vatsa  ,巴利名Pilinda-vaccha  之音译。又作毕陵伽筏蹉、毕邻陀婆蹉、毕兰陀筏蹉、比利陀婆遮、毕那缚蹉。略称毕陵伽、毕陵。又梵汉文并举,称为毕邻陀子。  意译余习、恶口。依巴利文  Paramattha-di^pani^(小部诸经之注释书)载,毕陵为舍卫城之婆罗门种,初学隐身咒,得名声,后遇佛,失其咒力,遂出家为佛弟子。增一阿含经卷三弟子品谓其言语粗犷,不避尊贵。大智度论卷二载,毕陵曾渡恒河乞食,因骂恒河神,神至佛所告此事,佛使毕陵向恒河神忏谢。并谓其因五百世以来生婆罗门家,常自骄贵,轻贱余人,故为本来所习之口言而已。盖“余习”又有“恶口”之称,系基于此。又师亦擅长神通,有部毗奈耶卷五载师曾以神通力救助其被劫夺之甥。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一,谓其身患诸疾。[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九、法华玄赞卷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毕陵伽婆蹉”的解释

  (人名)又作毕兰陀筏蹉Pilinda-vatsa,比丘名。译曰余习。以有高慢之余习故也。法华文句二曰:“毕陵伽婆蹉,此翻余习。五百世为婆罗门,余气犹高。”法华玄赞一曰:“毕兰陀筏蹉,此云余习,言毕陵伽婆蹉,讹也。五百世中为婆罗门,恶性粗言,今虽得果,余习犹在。如骂恒河神,故名余习。”

【翻译名义集】对“什么是毕陵伽婆蹉”的解释

  此云余习。五百世为婆罗门,余气犹高,过恒水叱小婢驻流,非彼实心,盖习气也。或名毕蔺(吕进切)陀筏蹉。此云余习,五百生恶性粗言,今得余习。 - 宋·普润法云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毕陵伽婆蹉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