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相传、纯一相传之意。与“单提”同义。指禅宗传教,不依语言文字,采取一人对一人,触机而发,传其心印之法,此称为“单传心印”。禅宗在菩提达磨以前,兼行三藏之教乘,至达磨东来,始单传心印,以破执显宗,即所谓(大四七·四九五中):“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故禅宗之宗旨在于不论教相判释,亦不拘执于经典文字或烧香、礼拜、念佛、修忏等事,只管参禅打坐,求得身心脱落而见性,如
一器之水注入另一器中,师资相承,传佛之心印。此外,与“单传”一语有关者,如“佛祖单传”、“单传佛法”。又“单传”亦常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直指”联用,而有“单传直指”或“直指单传”等语。[碧岩录第一则评唱、祖庭事苑卷五、佛果克勤禅师心要卷上、宗门无尽灯论卷上、正法眼藏辨道话章、心不可得章(道元)]
(术语)禅家之宗旨,不依经论文句,单传心印也。碧岩初则评唱曰:“达磨遥观此土有大乘根机,遂泛海得得来,单传心印。”祖庭事苑曰:“传法诸祖,初以三乘教乘兼行,后达磨祖师单传心印破执显宗。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不立文字失意者多矣,往往谓屏去文字以默坐为禅,斯实吾门之哑羊尔,且万法纷然。何止文字不立者哉?殊不知道犹通也。岂拘执于一隅哉,故即文字文字不可得。文字既尔余法亦然,所以为见性成佛也。岂待遣而后已。”
原指禅家宗旨,不依经论文句,单传心印。如《碧岩录》:“达摩遥观此土(中国)有大乘根机,遂泛海得得而来,单传心印。”又《祖庭事苑》:“传法诸祖,初以三乘教乘兼行,后达摩祖师单传心印破执显宗,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后指一师所传授,不杂别派。如清·佘怀《板桥杂记·雅游》:“教坊梨园单传法部,乃威武南巡所遗也。”亦指唯有一子传代。如鲁迅《呐喊·药》:“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文贤)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