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觉与始觉。阿赖耶识中之觉,分为本、始二觉,离妄念之心体,如来之平等法身,称为本觉;与之相对,发心修行,渐次觉知心源,称为始觉。
(二)独觉与大觉。(一)独觉,又称缘觉、辟支佛,乃观飞花落叶,达十二因缘之理,无师独悟者。(二)大觉,乃佛之异名。[俱舍论卷二十五]
(三)等觉与妙觉。大乘菩萨五十二行位中,第五十一位为等觉,五十二位为妙觉。[教乘法数卷二]
(四)自觉与觉他。(一)自觉,乃自觉悟诸法实相之意。(二)觉他,乃以自觉之功德普令一切群生觉悟。[大明三藏法数卷四]
(五)观察觉与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觉。即指真觉与妄觉。(一)观察觉,为观察一切法之体相一异不可得而觉悟之智。(二)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觉,乃以妄想计度分别四大之相,取着而建立妄法之觉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
(术语)一、本觉,众生之心体,本来离妄念而灵明虚廓,等于虚空界,无处不遍,即是如来之平等法身也。此名本觉。二、始觉,众生本觉之心源由无明之熏动而为觉不觉,在于多劫迷者,本觉熏于内,修治资于外,渐渐觉悟,名为始觉,始觉之究竟,即成佛也。起信论曰:“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中略)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囗@又]一、等觉,大乘行位五十二位中之第五十一位,等似之觉位也。又去佛之妙觉一等之位也。二、妙觉,五十二位之终极佛陀之觉位也。仁王经立五十一位而略等觉,本业璎珞经立五十二位而开等觉。[囗@又]一、自觉,诸佛自开觉而成妙道者。二、觉他,既觉而运无缘之慈,广说诸法,开悟一切众生者,此二觉圆满名佛陀。善见论四曰:“佛者名自觉,亦能觉他,是名为佛。”性灵集八曰:“二觉,寂照没驮之号也。”
[出起信论] 一本觉谓众生心体。灵明虚廓。本来离念。等虚空界。无处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是名本觉。二始觉谓众生本觉心源。由无明熏动。觉成不觉。多劫在迷。今始觉悟。是名始觉。始觉究竟。即成佛也。 - 明·一如等 撰
[出翻译名义] 一自觉谓觉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虚妄。功成妙智。能自开觉。故名自觉。二觉他谓自既觉已。运无缘慈。广说诸法。开悟众生。皆令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故名觉他。 - 明·一如等 撰
1.本觉和始觉。本觉是本有的觉,非是修而后得,九界众生,皆有此觉,虽经无量劫的生死流转,而不动不变,与佛无异;始觉是因为本觉随缘,现垢染相,又因为一向垢染,今日开始悔悟,生起觉心,所以谓之始觉。其实本始同是一觉,譬如油灯,原是光明的,此名本明,中间一度 - 陈义孝编
有三种解说。
一是本觉与始觉本觉是本有的觉,非是修而后得,九界众生皆有此觉,虽经无量劫的生死流转而不动不变,与佛无异。
始觉是因为本觉随缘,现垢染相,又因为一向垢染,今日开始悔悟,生起觉心,名为始觉。
二是等觉与妙觉等觉是与佛差不多相等的觉悟;
妙觉是微妙至极的觉悟,也就是佛的觉悟。
三是自觉与觉他自觉是使自己觉悟,但要把界内见思惑与界外尘沙无明惑,悉皆断除,才是达到自觉的地位;
觉他是将自已所觉悟的真理,转而觉悟他人,此二觉圆满,便称为佛。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