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二忍?二忍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佛学常见辞汇、佛识慧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二忍”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二忍”的解释

  菩萨所修之二种忍。(一)生忍与法忍。(一)生忍,又作众生忍。忍,即忍耐之意。谓菩萨于一切众生不嗔不恼,如慈母爱子;又若众生虽以种种恶害加之,菩萨皆能忍耐不起嗔恚;或受众生种种恭敬供养,心亦不起贡高染着,称为生忍。(二)法忍,又作无生法忍。忍,即安忍之意。无生法,本指不生不灭之法,今仅就不生而言,故称无生。菩萨于无生之法,忍可忍乐,不动不退,称为法忍。[大智度论卷六]

  (二)安受苦忍与观察法忍。(一)谓安受疾病、水火、刀杖等诸苦而不动心,称为安受苦忍。(二)谓观察诸法,体性虚幻,本无生灭,信解真实,心无妄动,安然忍可,称为观察法忍。[菩萨地持经卷五]

  (三)世间忍与出世间忍。(一)谓初心菩萨缘众生之有取有相,依诸果报、福业等,所发起有漏、有相之安忍。以彼等遭遇世间种种苦乐违顺之事,而能安忍,故称世间忍。  (二)乃大菩萨由于利他平等之大悲,所发起无漏无相之安忍。由此相契于无为寂灭之理,心无染着,任运无作而无诸行,安忍一切苦乐违顺之境,而不见诸法生灭之相,故称出世间忍。[大乘地藏十轮经卷九](参阅“忍”2889)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二忍”的解释

  (名数)一、众生忍,忍者忍耐也。诸众生以种种恶害加之,我能忍耐不起嗔恚,谓之众生忍。二、无生法忍,忍者安忍也。理原为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又名无生,菩萨于无生之法,安忍而不动心,谓之无生法忍。见智度论六。[囗@又]一、安受苦忍,安受诸苦而不动心者,即众生忍也。二、观察法忍,观察诸法深理而安然忍可者,即无生法忍也。见持地经五。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二忍”的解释

  (名数)一众生忍,于一切众生不嗔不恼,纵使彼加种种之害,我能忍耐于心而不嗔不报也。二无生法忍,安住于无生之法理,而不动心也。见智度论六。[囗@又]一安受苦忍,逼于疾病水火刀杖等众苦,能安心忍受,恬然不动,即前之生忍也。二观察法忍,观察法而心安于实相之理,即前之法忍也。见地持经五。[囗@又]一生忍,此有二:一于人之恭敬供养能忍而不执着。二于人之嗔骂打害,能忍而不生嗔恨。二法忍,此亦有二:一于非心法之寒热风雨饥渴老病死等能忍而不恼怨。二于心法之嗔恚忧愁等诸烦恼,能忍而不厌弃。见法界次第下之上。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二忍”的解释

  [出地持经]  一安受苦忍谓疾病水火刀杖等众苦所逼。即能安心忍受。恬然不动。是名安受苦忍。二观察法忍谓观察诸法。体性虚幻。本无生灭。信解真实。心无妄动。安然忍可。是名观察法忍。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二忍”的解释

  [出大智度论]  一众生忍忍即忍耐。亦安忍也。谓菩萨于一切众生。不嗔不恼。如慈母爱子。又若一切众生。以种种恶而加于我。心不嗔恚。以种种恭敬供养于我。心亦不喜。是名众生忍。二无生法忍理本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故名无生。谓菩萨于无生之法。忍可忍乐。不动不退。是名无生法忍。 - 明·一如等 撰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二忍”的解释

  1.众生忍和无生法忍。众生忍是忍受众生的种种加害而不起嗔恚的心;无生法忍是安住于无生的法理而不动心。2.安受苦忍和观察法忍。安受苦忍就是众生忍;观察法忍就是无生法忍。3.生忍和法忍。生忍是忍受有情的嗔骂捶打等凌辱;法忍是忍受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非情的祸害 - 陈义孝编

【佛识慧集】对“什么是二忍”的解释

有三种解说。

  一是众生忍与无生法忍。

  众生忍是忍受众生的种种加害而不起瞋恚的心;无生法忍是安住於无生的法理而不动心。

  二是安受苦忍与观察法忍。

  安受苦忍就是众生忍,观察法忍就是无生法忍。

  三是生忍与法忍。

  生忍是忍受有情的瞋骂捶打等凌辱。

  法忍是忍受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非情的祸害。

  二受。身受与心受。身受是眼耳鼻舌身等五识的苦乐感受;心受是人们意识上的忧苦感受。

  二利。自利利他。上求佛果是自利,下化众生是利他。

  二乘。声闻乘与缘觉乘。

  凡属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总称为声闻乘;凡属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人,总称为缘觉乘。

- 梵心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二忍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