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不良之行为。又为烦恼之异名。佛教对于一切不善之身、语、意业等,依次称为身、语、意恶行。于一切恶行之中,以破僧罪为最重。[俱舍论卷十六、十地论义记卷四本](参阅“恶”4944)
(术语)不善之行也。俱舍论十六曰:“一切不善身语意业,如次名身语意恶行。”十地论义记四本曰:“现习恶行,当受大苦。”
恶劣的行为。 - 陈义孝编
瑜伽八卷六页云:邪行自性、故名恶行。
二解 如三恶行中说。
三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四页云:又非法行、不平等行、现在前故;说名恶行。
四解 瑜伽八十九卷十二页云:复次一切不善身业,名为恶行。如说身业,语业、意业、当知亦尔。由此恶业,数现行故;于诸恶趣,或已随得,或当随得,或现随得。是故说彼名为恶行。
五解 杂集论七卷四页云:恶行有三。谓贪瞋痴。由依止贪瞋痴故;恒行身语意恶行;故名恶行。由贪瞋痴,能引杀生等诸不善行故。又卽依此贪瞋痴门,广生无量恶不善行;故建立三不善根。所以者何?以诸有情爱味世间所有为因,行诸恶行。贪求财利,行恶行故。分别世间怨相为因;行诸恶行。由怀瞋恚,不忍他过,多行恶故。执着世间邪法为因;行诸恶行。由怀愚痴,起颠倒见;因祠祀等,行诸恶故。是故此贪瞋痴,亦名恶行;亦名不善根。 - 朱芾煌
恶劣的行为。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