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法腊、法岁、夏腊、法夏、戒腊、僧腊、坐腊、坐夏法腊。指僧侣受具足戒后夏安居之年数。丛林中,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举行夏安居,并以夏安居之最末一日为一年之终,即受岁日;自十六日起则为新岁,故比丘、比丘尼受戒后,于每年夏安居结束时,即增一法岁。依法腊之多寡,立上腊、中腊、下腊之别,以定长幼顺序。最上位者,称为一腊、极腊或腊满。禅林中,记载申请出家得度之僧籍簿,称作戒腊簿;依戒腊指示众僧席次之木牌,称作戒腊牌,此戒腊次第,称为腊次。[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禅林象器笺簿券门、释氏要览卷下、历代三宝纪卷十一]
(术语)腊者岁末祭神之名。即以为岁末之称。比丘受戒后,每年夏行三月安居,其安居竟,即为比丘之岁末,谓之法腊。又名夏腊,戒腊。比丘为出俗者,故不以俗年算之,必数此夏腊。以法腊之多少定比丘之坐次,谓之腊次。
又名夏腊,或戒腊,即比丘受戒的年岁。比丘每年夏行三月安居,安居完毕,就是比丘的岁末,叫做法腊。 - 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