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三卷或七卷。又作梵网经心地品合注,梵网合注。明代僧智旭( 1599~1655)注,道昉校订。书成于崇祯十年(1637)。收于卍续藏第六十册。系梵网经菩萨心地品之注释。智旭为彰显梵网经之内容,遂作本书论述“无作戒体”之性、因、缘、体、相、期、果等七句之胜义,并略解十重四十八轻戒,乃至此等戒律仪则与孝顺等一般德目之关系,亦广为阐论。此外,又设立十门,以解说戒相,即:(一) 随文释义,(二)性遮重轻,(三)七众料简,(四)大小同异,(五)善识开遮,(六)异熟果报,(七)观心理解,(八)忏悔行法,(九)修证差别,(十)性恶法门。
(书名)七卷,明释智旭注。其缘起云:梵网一经,奉为日课。遂于发隐(即莲池大师祩宏之戒疏发隐),所阙之疑,涣然冰释。即上卷文古义幽,昔人所称不能句读者,亦复妙旨泠然现前。因拟一为合注,以补前人之缺。(中略)适如是昉公远从闽地携杖来寻,为其令师肖满全公请讲此经,以资冥福。复有二三同志,欢喜乐闻,予繇是力疾敷演,不觉心华开发。义泉沸涌,急秉笔而随记之,共成玄义一卷,合注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