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归依?归依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法相辞典、阿含辞典、佛识慧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归依”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归依”的解释

  梵语s/aran!a,巴利语saran!a。又作皈依。指归敬依投于佛、法、僧三宝。归依之梵语含有救济、救护之义,即依三宝之功德威力,能加持、摄导归依者,使能止息无边之生死苦轮大怖畏,而得解脱一切之苦。又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载,归,反还之义,即反邪师而还事正师;依,凭依、依靠之义,即凭心之灵觉而得出离三涂及三界之生死。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载(大二七·一七七上):“众人怖所逼,多归依诸山,园苑及丛林,孤树制多等。此归依非胜,此归依非尊,不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诸有归依佛,及归依法僧,于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槃。此归依最胜,此归依最尊,必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盖归依即由深切之信心,信佛、法、僧三宝确为真正之归依处,能因之而得种种功德;既知三宝有此等功德,乃立愿为一佛弟子,信受奉行,恳求三宝之威德加持摄受,将一己之身心归属于三宝,而不再属天魔外道。

  有关能归依之体,据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所举,有以名等为能归依者,有以语业为能归依者,有以身业为能归依者,亦有以信为能归依者。总括上述诸说,即以身语业及能起彼之心、心所法、诸随行等善之五蕴为能归依之体。此外,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四举出归依之异于敬礼者有七种,即:(一)归依唯局于身、语二业。(二)必具归三宝而成业,故归依之境广。(三)归依必“尽未来际”。(四)归依情恳,通于表业与无表业。(五)归依必合于身、语二业,其义较重。(六)归依带相,故唯于欲、色二界有之。(七)归依乃观真理而成,故义较胜。

  一般而言,归依是信仰、希愿领受外来之助力,从他力而得救济。然以归依之至深意义而言,其最终仍是归向自己之自心、自性。即佛于涅槃会上所教诫弟子之“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此乃明示弟子应依仗自力,依正法修学。盖自己有佛性,自己能成佛,故自己身心之当体,即为正法涅槃。[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五、俱舍论卷十四、显宗论卷二十](参阅“三归依”688)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归依”的解释

  (术语)于胜者归投依伏也。大乘义章十曰:“归投依伏故曰归依。归投之相,如子归父。依伏之义,如民依王。如怯依勇。”法界次第上之上曰:“归以反还为义,依者凭也。”义林章四本曰:“归依者,归敬依投之义。”胜鬘经曰:“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归依”的解释

  归投依靠的意思。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归依”的解释

杂集论八卷十五页云:何故此灭复名归依?无有虚妄意乐加行所依处故。由于彼灭所发意乐,及正加行,无虚妄性所依处故。所依止义,是归依义。 - 朱芾煌

【阿含辞典】对“什么是归依”的解释

另作「归命、自归」,保护;救济;避难;投归于。 - 庄春江居士编

【佛识慧集】对“什么是归依”的解释

归投依靠的意思。归依与皈依同义。

- 梵心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归依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