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罪过之意。指为减轻或消除罪业而于佛、僧之前,自述所犯身、口、意等三业之忏悔仪式。书写仪式之程序者,谓忏仪,或作忏文。忏文视其所据之经典不同,而有法华忏文、金光明忏文之分。于舍利弗悔过经、文殊悔过经等,载有悔过之功德。另于广弘明集卷二十八录有梁陈诸帝依经悔过而作之文,如摩诃波若忏文、金刚波若忏文、胜天王般若忏文等十篇悔过文。于日本,举行忏悔之仪式,依所奉佛像而有药师悔过、吉祥悔过、阿弥陀佛悔过等之别。
(术语)向三宝而忏悔罪过也。
向三宝忏悔罪过。 - 陈义孝编
四十二章经,谓人有过不悔,罪来趣身,如水归海,悔过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
大集经,喻悔如百年垢衣,一日而浣,可得鲜净,如是百千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顺善思惟,于一日一时,能尽消灭。
未曾有经云:“前心作恶,如云覆日,后心起善,如炬消暗。” - 明·杨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