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袈裟五德?袈裟五德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中都找到了“什么是袈裟五德”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袈裟五德”的解释

  指袈裟所具有之五种功德。释氏要览卷上载,释迦如来昔为大悲菩萨时,曾于宝藏佛前,誓愿于己成佛时,袈裟能成就五种功德。(一)佛弟子虽犯种种邪见,然若能敬心尊重袈裟,必可达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之果位,得不退转。(二)天、龙、神、鬼、人及非人,若能恭敬袈裟,则可于三乘解脱道上,得不退转。(三)若有鬼神、诸人,为饥渴、贫穷等所迫,得袈裟小块乃至四分,即可饮食充足。(四)若众生共相冲突,起怨贼之想,如念及袈裟之神力,便生慈悲之心。(五)若持有袈裟小块,恭敬尊重,则一旦在兵阵,常得胜于他人。[悲华经卷八、大乘悲分陀利经卷六、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一]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袈裟五德”的解释

  (名数)悲华经八曰:释迦如来,昔于宝藏佛前,誓己成佛时袈裟有五德:一或犯重邪见之四众,以一念敬心尊重袈裟,必于三乘受记。二天龙人鬼若恭敬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三若鬼神诸人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则饮食充食。四众生共违反,念袈裟便生悲心。五若在兵陈持此少分,恭敬尊重,常得胜他。又见行事钞下一,释氏要览上。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袈裟五德”的解释

  悲华经中说,释迦佛以前在宝藏佛之前,誓已成佛时袈裟有五德,即一、或犯重邪见之四众,以一念敬心尊重袈裟,必于三乘受记;二、天龙人鬼若敬袈裟少分即得三乘不退;三、若鬼神诸人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则饮食充足;四、众生共违反,念袈裟便生悲心;五、若在兵陈持此少分 - 陈义孝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袈裟五德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