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九心轮?九心轮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九心轮”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九心轮”的解释

  心对某一对象之作用有九种,连续不断,循环如轮,称为九心轮。即:  (一)有分心,即未接触对象以前,毫无知觉思惟之心。(二)能引发心,即对对象能起强烈作用之心。(三)见心,对对象起见、闻、嗅、味等六识之心作用。(四)等寻求心,判断对象有无价值之心作用。(五)等贯彻心,洞悉对象价值之心作用。(六)安立心,知悉对象之价值后,而能以语言表达之心作用。(七)势用心,根据前心之决定,进而对对象采取行动之心作用。(八)返缘心,动作既兴,将欲休废时,遂复返缘前所作事之作用。(九)有分心,此即还原至最初之有分心。以上虽分为九种,然除见心通六识外,余者无非是意识之作用;又(一)与(九)同为有分心,故九心实为八心。此“有分心”系出自小乘上座部之说,大乘唯识宗则认为有分心系指阿赖耶识而言。[摄大乘论释卷二(无性)、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下本、佛教上座部九心轮略释(汤用彤,往日杂稿)]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九心轮”的解释

  (名数)九心次第转而成轮之意。为小乘上座部所立,即谓心随境转,有九种之别也。成唯识论枢要卷下本,谓“上座部师,立九心轮:一有分,二能引发,三见,四等寻求,五等贯彻,六安立,七势用,八返缘,九有分也。然实但有八心,以周匝而言,总说有九。故成九心轮。且如初受生时,未能分别,心但任运缘境而转,名为有分心。若有境至,心欲缘时,便生警觉,名为能引发。其心既于此境上转,见照瞩彼(见心);既见彼已,便等寻求,察其善恶(等寻求心);既察彼已,遂等贯彻识其善恶(等贯彻心);而安立心,起语分别说其善恶(安立心);随其善恶,便有动作(势用心);势用心生,动作既兴,将欲休废,遂复返缘前所作事(返缘心);既返缘已,遂归有分,任运缘境(有分心);名为九心,方成轮之义。其中,见心通于六识,余唯意识。有分心通于死生,返缘心唯得死。若离欲者之死,唯有分心。以既无我爱,返缘无所,不生顾恋也。未离欲者,以返缘心而死。有恋爱故,若有境至,则心可生。若无异境,则恒住有分,任运相续。然见与寻求,前后不定。无性摄论第二卷,谓五识于法无所了知者,先说见心也。复言见唯照瞩者,却结前心也。”彼文无九心轮之名。盖此名为起于慈恩者。摄大乘论上成唯识论三等,引其中之有分识,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为巳说阿赖耶识之证。又出于成唯识论述记第四本,宗镜录第四等。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九心轮”的解释

心对某一对象之一作用有九种,连续不断,循环如轮,称为九心轮。此九种作用为:一、有分心,即未接触对象以前,毫无知觉思惟之心。二、能引发心,即对对象能起强烈作用之心。三、见心,对对象起见、闻、嗅、味等六识之心作用。四、等寻求心,判断对象有无价值之心作用。五、等贯彻心,洞悉对象价值之心作用。六、安立心,知悉对象之价值后,而能以语言表达之心作用。七、势用心,根据前心之决定,进而对对象采取行动之心作用。八、返缘心,动作既兴,将欲休废时,遂复返缘前所作事之作用。九、有分心,此即还原至最初之有分心。以上虽分为九种,然除见心通六识外,余者无非是意识之作用。见《成唯识论掌中枢要》。 - 于凌波居士著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九心轮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