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开导依?开导依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法相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开导依”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开导依”的解释

为心、心所产生作用时,所须依靠的三种缘之一。系法相宗讨论有关心与心所彼此间依存的关系时所立之名相。又称开避法、开导根、等无间缘依(梵samanantara  -pratyaya  )、等无间依。心,又作心王,即精神作用之主体,如眼识、耳识乃至阿赖耶识等八识即是心王;心所,即附属于心王并与之相应而起的心理活动或精神现象,如作意、受、想乃至忿、恨、嫉、悭等六类五十一种精神作用皆属心所。

  吾人之心识作用,念念相续,无有间隔,前一念灭谢时,后一念随即生起,且于此前后念生灭之间具有密切的互倚关系,即前一念之心王成为后一念之心王、心所生起时所须依靠之条件因缘。是知前一念之心王于灭谢之同时,既避开其现行位,复引导后念之心王、心所,故称开导依。又以前念具有资助、生长后念心王、心所之功能,故有开导根之称。复以前后念生灭之际,历然相望,紧密相接,而无有间断,故称等无间缘依。

  前念之心王开导、引生后念之心王、心所,其间有关同异类之引生关系,自印度之时即有难陀、安慧、护法等论师各持不同之见解。所谓同异类之引生关系,即于八识心王中,某一识之心王能否引生与之同类或异类之心王。(一)难陀认为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识必由第六意识所引生,而第六识自身既能前后相续,复能引生前五识,故第六识乃六识中之开导依;第七末那识及第八阿赖耶识仅能自类相续,而无法引生其他诸识。(二)安慧之主张,谓第六识以自类及第七、第八两识为开导依,第七识以自类及第六识为开导依,第八识以自类及第六、第七两识为开导依。以上二师之见解虽有出入,然皆同意异类之心王可以互为开导依。(三)护法则持相反看法,谓八识之心王限于各自不同之类,异类之心王无法互为开导依,唯有相同之心王能生灭相续无间。[成唯识论卷四、成唯识论述记卷五本、成唯识论了义灯卷四末]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开导依”的解释

  (术语)谓前生之心王开路引导后生之心王心所也。唯识论三曰:“开导依者,谓有缘法为主,能作等无间缘。此于后生心心所法,开路引导名开导依。此但属心,非心所等。”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开导依”的解释

如成唯识论四卷十三页至十六页广说。今取护法义云:开导依者:谓有缘法、为主、能作等无间缘,此于后生心心所法,开避引导;名开导依。此但属心;非心所等。若此与彼无俱起义;说此于彼有开导力。一身八识,既容俱起;如何异类为开导依。若许为依;应不俱起。便同异部心不幷生。又一身中、诸识俱起,多少不定。若容互作等无间缘;色等应尔。便违圣说等无间缘唯心心所。然摄大乘说色亦容有等无间缘者;是纵夺言。谓假纵小乘色心前后有等无间缘。夺因缘故。不尔;等言、应成无用。若谓等言非遮多少,但表同类;便违汝执异类识作等无间缘。是故八识各唯自类为开导依,深契教理。自类必无俱起义故。心所此依、应随识说。虽心心所、异类幷生;而互相应,和合似一,定俱生灭,事业必同;一开导时,余亦开导。故展转作等无间缘。诸识不然。不应为例。然诸心所、非开导依。于所引生,无主义故。若心心所等无间缘各唯自类;第七八识初转依时,相应信等、此缘便阙。则违圣说诸心心所皆四缘生。无心睡眠闷绝等位、意识虽断;而后起时,彼开导依,卽前自类。间断五识,应知亦然。无自类心,于中为隔,名无间故。彼先灭时,已于今识为开导故。何烦异类为开导依?然圣教中,说前六识互相引起。或第七八、依六七生。皆依殊胜增上缘说。非等无间。故不相违。瑜伽论说:若此识无间;诸识决定生;说此为彼等无间缘。又此六识为彼六识等无间缘;卽施设此名意根者;言总意别,亦不相违。故自类依,深契教理。 - 朱芾煌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开导依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