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开智悟理也。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众生。”八十华严经四曰:“开悟一切愚闇众生。”出曜经二曰:“欲化彼人令得开悟。”付法藏传五曰:“尔时马鸣,着白氎衣,入众伎中,自击钟鼓,调和琴瑟,音节哀雅,曲调成就,演宣诸法苦空无我。时此城中五百王子,同时开悟,厌恶五欲,出家为道。”
开智明理。 - 陈义孝编
《华严经》卷四:“开悟一切愚暗众生”,义为开发众生的智慧,使之悟解佛理,较早见于《史记·商君传》:“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谓开通、领悟。佛教传入后,“开悟”遂成为一个广泛流行的词。禅宗修行不拘形式,不立文字,号称教外别传,参禅惟以悟明心性为宗旨,若禅修有省或明心见性,谓之“开悟”。如《景德传灯录·简禅师》:“德山以手中扇子再招之,师忽开悟。”“开悟”又为“开示悟入”的省语。《法华经·方便品》说: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一大事因缘”便是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和“入佛知见”。表示“开悟”由浅入深的顺序。又开,指“破无明”;悟,指“见实相”。意即因闻佛法而觉悟。《坛经·忏悔品》:“一众闻法,靡不开悟。“(无名氏)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作动词是「开导」的意思,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想要警惕激励他」,作名词是「解除疑惑」的意思。(相关词「方便开悟」,参看「方便」) - 庄春江居士编
开智明理。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