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理事无碍观?理事无碍观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佛学常见辞汇中都找到了“什么是理事无碍观”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理事无碍观”的解释

  理,一真法界之性;事,一切世间之相。即观平等之理性与差别之事法炳然而存,二者能相遍、相成、相害、相即、相非而圆融无碍。为四法界中之理事无碍法界。据华严法界观门所举,于理事无碍观开立有十门,即:(一)理遍于事门,谓能遍之理,其性无分限,所遍之事,则有分位差别,然一一事中,理皆全遍,无不圆足。(二)事遍于理门,谓理既遍于事,而事亦遍于理,事虽有差别,然理无分限,故一微尘亦周遍法界。(三)依理成事门,谓缘起之事法无别体,必依理而成立,此即事揽理成。(四)事能显理门,谓事虚而理实,故事中之理挺然露现,此即理由事显。(五)以理夺事门,谓事既揽理而成,遂令事相皆尽,而唯一之真理平等显现。(六)事能隐理门,谓真理随缘而成诸事法,致使事显而理不现,如诸佛之法身流转五道,而成众生。(七)  真理即事门,谓真理不在事法之外,理之全体皆是事。(八)事法即理门,谓缘起之事法必无自性,故事之全体即真性。(九)真理非事门,谓理为事之所依,而非是事,又理绝诸相,真妄有异,故真理非事。(十)事法非理门,谓事为能依,非是所依,又事有差别,性与理异,故事法非理。其中,初二门为事理相遍,三、四门为事理相成,五、六门为事理相害,七、八门为事理相即,九、十门为事理相非,即观其义旨虽不同,然逆顺自在无障无碍,为同时顿起之同一缘起法。[注华严法界观门、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二、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十、华严法界玄镜](参阅“三重观门”592、“四法界”1717)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理事无碍观”的解释

  (术语)华严宗所立法界三观之一。平等之真体为理,有为之形相为事。理如水,事如波,即于平等之理而有万差之事,即于万差之事而有平等之理。观如此事理交彻真俗圆融之义,谓之理事无碍观。见十玄门条。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理事无碍观”的解释

  华严宗所立三观之一。真如的理性能生万法,故万法就是真如,好像水就是波,波也就是水一样,这样作观,叫做理事无碍观。 - 陈义孝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理事无碍观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