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六种阿罗汉?六种阿罗汉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法相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六种阿罗汉”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六种阿罗汉”的解释

  声闻四果中之第四阿罗汉果,由其种性之优劣分为六种。即:(一)退法阿罗汉,指遇疾病等恶缘即退失所得者,系最劣之种性。(二)思法阿罗汉,指忧惧退失所得之证果,恒思自害而入无余涅槃者。(三)护法阿罗汉,指能自己守护所得之证果者。(四)安住法阿罗汉,指不退不进,安住其果位者。即若无殊胜之退缘则不退其所得,若无胜缘则不转为较优之种性。(五)堪达法阿罗汉,指善修练根而达不动法者。(六)不动法阿罗汉,指根性最为殊胜,不退动所得之法者。此六种阿罗汉中,前五者皆属钝根,须待衣食、住处、师友等诸缘具足,方证入灭尽定等,故称时解脱,仅能证得尽智。不动法阿罗汉则属利根,不待衣食等诸缘具足而能自解法理,随时得证阿罗汉果,故称不时解脱,能证得尽智、无生智。此外,不动法阿罗汉又分为二:其不动种性由修炼而得者,称为不动法;本来生就不动种性者,称为不退法。此两者合上记之退法、思法、护法、安住法、堪达法等五种阿罗汉,为七种阿罗汉,若加上慧解脱、俱解脱,即称九无学。[杂阿毗昙心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六十二、俱舍论卷二十五](参阅“九无学”147、“阿罗汉”3692)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六种阿罗汉”的解释

  (名数)见罗汉条。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六种阿罗汉”的解释

  [出法华玄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又云无学。谓三界生死已尽。故名无生。无法可学。故名无学。(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一退法阿罗汉谓因遇违缘。退失所得道法。即第四果退至初果。故名退法。(违缘者。涅槃经明五缘。一乐多事。二乐说世事。三乐睡眠。四乐近在家。五乐多游行。皆名违缘也。第四果即阿罗汉。初果即须陀洹也。)二思法阿罗汉谓常自思惟所得之法。恐有退失。故名法。三护法阿罗汉谓于所证之法。心生爱乐。善加守护。故名护法。四住法阿罗汉谓住于所证 - 明·一如等 撰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六种阿罗汉”的解释

俱舍论二十五卷一页云:如前所说不动应果,初尽智后,起无生智,诸阿罗汉,如预流等,有差别不?亦有。云何?颂曰:阿罗汉有六。谓退至不动。前五信解生,总名时解脱。后不时解脱,从前见至生。论曰:于契经中,说阿罗汉、由种姓异,故有六种。一者、退法。二者、思法。三者、护法。四、安住法。五、堪达法。六、不动法。于此六中,前之五种、从先学位信解性生。卽此总名时爱心解脱。恒时爱护及心解脱故。亦说名为时解脱者。以要待时及解脱故。略初言故,如言酥瓶。由此待时方能入定。谓待资具无病处等胜缘合时,方入定故。不动法性,说名为后。卽此名为不动心解脱。以无退动及心解脱故。亦说名为不时解脱。以不待时及解脱故。谓三摩地、随欲现前;不待胜缘和合时故。或依暂时毕竟解脱,建立时解脱不时解脱名。容有退堕时,无退堕时故。此从学位见至性生。如是所明六阿罗汉所有种姓,为是先有?为后方得?不定。云何?颂曰:有是先种姓;有后练根得。论曰:退法种姓,必是先有。思法等五、亦有后得。谓有先来是思法性。有先退法性,后练根成思。乃至不动,随应当说。言退法者,谓遇少缘,便退所得;非思法等。言思法者,谓惧退失,恒思自害。言护法者,谓于所得,喜自防护。安住法者:离胜退缘。虽不自防;亦能不退。离胜加行,亦不增进。堪达法者:彼性堪能好修练根,速达不动。不动法者:彼必无退。此六种姓,先学位中,初二阙恒时及尊重加行。由根有异,故有差别。第三唯有恒时加行。第四唯有尊重加行。第五具二,而是钝根。第六利根,具二加行。退法种姓,非必定退;乃至堪达,非必能达。但约容有,建立此名。故六阿罗汉,通三界皆有。若执退者,必定应退;乃至堪达,必能达者;彼执欲界,具足有六。色无色界中,唯安住不动。彼无退失自害自防及修练根,故唯有二。 - 朱芾煌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六种阿罗汉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