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sam!sa^ra。音译僧娑洛。谓众生由惑业之因(贪、嗔、痴三毒)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转,恰如车轮之回转,永无止尽,故称轮回。又作生死、生死轮回、生死相续、轮回转生、沦回、流转、轮转。本为古印度婆罗门教主要教义之一,佛教沿袭之并加以发展,注入自己之教义。婆罗门教认为四大种姓及贱民于轮回中生生世世永袭不变。佛教则主张业报之前,众生平等,下等种姓今生若修善德,来世可生为上等种姓,甚至可生至天界;而上等种姓今生若有恶行,来世则将生于下等种姓,乃至下地狱,并由此说明人间不平等之原因。
盖欲灭六道轮回之苦,则必先断其苦因(三毒),谓三毒犹如种子之能生芽,故众生流转三有(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不得出离,若断灭我执及贪、嗔、痴,则诸苦亦断。[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二、分别善恶业报经卷上、观佛三昧海经卷六观无量心品、法华经卷一、正法念处经卷四十一、南本涅槃经卷十六、大智度论卷三十、卷七十七、成唯识论卷四]
(术语)众生无始以来,旋转于六道之生死,如车轮之转而无穷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心地观经三曰:“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观佛三昧经六曰:“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如旋火轮。”身观经曰:“循环三界内,犹如汲井轮。”观念法门曰:“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Sams&amacron;ra。
谓众生从无始以来,展转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一样的旋转,没有脱出之期。 - 陈义孝编
观种种众生,居种种生灭海中,生此死彼,迁流不息,无非一轮回之相而已。盖众生自无始以来,展转生死于六道之中,如车轮之旋转,无有已时,故曰轮回,或曰轮转,或曰流转。流,相续义;转,生起意。有为法之因果,相续而生起。即一切凡夫作善恶之业,依苦乐之果,轮回于六趣者是也。 - 明·杨卓
轮回梵语 Samsara、音译僧娑洛,义译为轮回,亦译为生死,亦译作转回转生,或生死相续。谓众生依惑业之因,招感三界、六道的生死轮转,有如车轮回转,永无休止,故曰轮回。轮回本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教义,后被佛教袭用了此一名称,并发展佛教的内容。 - 于凌波居士著
从出生到老死;去世到再生的流转,另作「流转」。 - 庄春江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