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bhru^-vivara^ntarorn!a^-kes/a。又作眉间毫相、眉间白毛长好右旋相、洁白右萦相。略称毫相、白毛相、白毫相。三十二相之一,即如来和菩萨眉间生白毛之相。法华经卷一序品载,佛眉间白毫相放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是知佛眉间之白毫相柔软清净,宛转右旋,发放光明。又优婆塞戒经卷一(大二四·一○四○上):“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宣说正法,实法不虚,是故次得白毫光相。”此乃得白毫相之缘由。而古来佛像雕造,多于眉间嵌入白玉、水晶等,以表示此相。我国大同云岗石窟之诸大佛像,都嵌入巨大宝石,然大都为人所盗取。[佛本行集经卷九、无上依经卷下、往生要集卷中]
(术语)佛三十二相之一。佛之眉间有白毛,内外映彻如白琉璃,宛转右旋。观无量寿经曰:“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法华经序品曰:“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于东方万八千世界,参照白毫条。”
佛三十二相之一,佛眉间有白毛,内外映彻如白琉璃,宛转右旋。 - 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