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sphat!ika,巴利语phalika。为七宝之一。意译水玉、白珠、水精。又作玻璃、玻璃、颇胝、颇置迦、破置迦、萨颇胝迦、娑婆致迦、塞颇致迦、窣坡致迦。其质莹净通明,有紫、白、红、碧等多种颜色,其中,以红色、碧色最珍贵,紫色、白色次之。据增广本草纲目卷八载,玻璃本作颇梨,光莹如水,坚实如玉,故又称水玉。
又据大智度论卷十载,颇梨产于山窟,经千年而冰化成颇梨珠。然玄应音义卷二十则谓,西域暑热,水分稀少,不可能冰化而成,仅为石之类而已。又该珠有火珠、水珠二种,日宫殿与月宫殿即分别由火珠、水珠所形成。[慧苑音义卷上、玄应音义卷二、卷六、慧琳音义卷四、卷四十一]
或云塞颇胝迦,此云水玉,即苍玉;或云水精,又云白珠。刊正记云:正名[(宰-幸)/卒]坡致迦,其状似此方水精,然有赤有白。大论云:譬如过千岁冰,化为颇梨。 - 宋·普润法云
为音译,即水晶,另译为「水精」。(相关词「水精色」) - 庄春江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