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七妙法?七妙法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法相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七妙法”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七妙法”的解释

  梵语sapta  sat-purus!a-dharma^h!。又作七法、七知、七善、七善法。即:(一)知法,乃知悉经中所说之法,即了解能诠之教法有十二部经之别。(二)知义,乃分别说法所表诠之义理,于文字不壅塞。(三)知时,乃知悉适合修行之时宜,即适宜修止时修止,适宜修观时修观,乃至语默诵授皆适时而行。(四)知足,即知节、知量。乃知悉饮食、衣服、行、住、坐、卧等之节量。(五)知自,即知己。即了知自己之德多少,信戒闻施,乃至族姓、辩才等之分。(六)知众,乃知悉集会大众之族姓、身分等差别,而决定如何对机说法。(七)知尊卑,即知人胜如,又作知补特伽罗有胜有劣。乃知众人德行之优劣。[北本涅槃经卷十五](参阅“七知”99)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七妙法”的解释

  集异门论十七卷二页云:七妙法者:云何为七?答:一、信,二、惭,三、愧,四、精进,五、念,六、定,七、慧。云何信?答:诸信、信性、现前信性、随顺印可、已忍乐、当忍乐、现忍乐、心清净。是名信。云何惭?答:诸惭、惭性、乃至广说;是名惭。云何愧?答:诸愧、愧性、乃至广说;是名愧。云何精进?答:诸非下精进性。乃至广说;是名精进。云何念?答:诸念、随念、广说乃至心明记性;是名念。云何定?答:诸心住,广说乃至心一境性;是名定。云何慧?答:于如理所引简择,觉为如理所引。于不如理所引简择觉,为不如理所引。是名慧。如是七种。名为妙法。问:何缘是七,名为妙法?答:妙谓善士。此是彼法,故名妙法。谓此诸法,唯善士边,可获可得;此是彼士所有现有故。说是七,名为妙法。
  二解:集异门论十七卷三页云:复有七妙法者:云何为七?答:一、知法,二、知义,三、知时,四、知量,五、自知,六、知众,七、知补特伽罗有胜有劣。知法者:谓正了知,如来教法。谓契经、应诵、记说、伽他、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是名知法。知义者:谓正了知彼彼语义。谓如是如是语,有如是如是义,是名知义。知时者:谓正了知是时非时。谓此时应修止相,此时应修举相,此时应修舍相等。是名知时。知量者:谓正了知种种分量。谓所饮所食所尝所啖,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睡若觉,若语若默,若解劳闷等,所有分量。是名知量。自知者:谓正了知自德多少。谓自所有若信若戒若闻若舍若慧,若教若证若念,若族姓若辩才等,是名自知。知众者:谓正了知众会胜劣。谓此是剎帝利众、此是婆罗门众、此是长者众、此是居士众、此是沙门众、此是外道众、。我于此中,应如是行、应如是住、应如是坐、应如是语、应如是默等。是名知众。知补特伽罗有胜有劣者:谓正了知补特伽罗德行胜劣。谓如是如是补特伽罗,有如是如是德行,或胜或劣。是名知补特伽罗有胜有劣。如是七种,名为妙法。问:何缘是七名为妙法?答:妙谓善士。此是彼法,故名妙法。谓此诸法,唯善士边可获可得,此是彼士所有现有。故名妙法。 - 朱芾煌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七妙法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