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三兽渡河?三兽渡河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三兽渡河”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三兽渡河”的解释

  以兔、马、象三兽之渡河比喻三乘断惑修行之深浅。盖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五年,然因听闻教法之人根机深浅不同,乃以方便宣说三乘法;教法虽有三乘之别,然皆同属一味法性,声闻、缘觉、菩萨以所证有深浅,犹如兔、马、象三兽之渡河,兔渡则浮,马渡及半,象乃澈底截流。

  法华经玄义卷八下(大三三·七八一下):“三兽渡河,同入于水,三兽有强弱,河水有底岸,兔马力弱,虽济彼岸,浮浅不深,又不到底。大象力强,俱得底岸。三兽喻三人,水喻即空,底喻不空。二乘智少,不能深求,喻如兔马。菩萨智深,喻如大象,水软喻空,同见于空,不见不空。底喻实相,菩萨独到,智者见空及与不空。”即知声闻悟道最浅,缘觉悟道稍深,菩萨悟道最深。法性之空理,犹如河水,三乘之人虽证同一法性,渡同一生死之流,然因其根机深浅不同而生差别。

  (一)象渡河,比喻菩萨之人修六度万行,利益众生,断除见思惑,习气尽净而证菩提,如象之渡河,得至其底。(二)马渡河,比喻缘觉之人修十二因缘,断除见思惑,虽兼断习气,未能净尽,而证真空之理,如马之渡河,虽不至底而渐深。(三)兔渡河,比喻声闻之人修四谛法,断除见思惑,未能除断习气,但证真空之理,如兔之渡河,但浮水而过,不能深入。

  于法华经玄义卷八下更分象为大小二种,而以小象比喻别接通之菩萨,以大象比喻圆接通之菩萨。[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优婆塞戒经卷一、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三、摩诃止观卷六上]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三兽渡河”的解释

  (譬喻)婆沙论。三兽渡河。兔浮水上。马及一半。象穷底。喻菩萨缘觉声闻。所得有浅深也。说见三兽项。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三兽渡河”的解释

  [出天台四教仪并法华玄义]  三兽。喻三乘。河。喻空理也。谓通教声闻缘觉菩萨。同出三界。取证空理。而根器有大小。行位有浅深。如象马兔同共渡河。而有浅深之异。故以此为喻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一象渡河象渡河者。喻菩萨之人也。谓菩萨修六度万行。利益众生断见思惑及断习气尽而证菩提。如象之渡河。得其底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见思惑者。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曰思惑。习 - 明·一如等 撰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三兽渡河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