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三有?三有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佛学常见辞汇、法相辞典、阿含辞典、佛识慧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三有”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三有”的解释

  有,梵语bhava,其义分类如下:(一)欲有、色有、无色有。义同三界。(一)  欲有,欲界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各随其业因而受果报,称为欲有。(二)  色有,色界四禅诸天,虽离欲界粗染之身,而有清净之色,称为色有。(三)无色有,无色界四空诸天,虽无色质为碍,亦随所作之因,受其果报,称为无色有。[大智度论卷三、集异门足论卷四、大毗婆沙论卷六十]

  (二)有情一生之始终分为生有、本有、死有。(一)生有,指托生之最初一刹那。(二)本有,指由生至死之间。(三)死有,指死之瞬间。小乘有部宗则以此三有,加上“中有”,而主张四有之说。[异部宗轮论](参阅“四有”1688)

  (三)有漏之异名。漏,为烦恼之异名。烦恼自有情众生之六根门漏泄无穷,而令其流转于生死之间,故谓有漏乃三有之因,为其所依、所摄。(参阅“有漏”2452)

  (四)善成有、性得有、变异有。乃数论外道所立。(一)善成有,如数论之祖迦毗罗仙人,初生时具法、智、离欲、自在等四德,此四德系因善而得成就,故称善成有。(二)性得有,如昔时梵王生娑那歌、娑难陀那、娑那多那、娑难鸠摩罗等四子,此四子十六岁时自然成就法、智、离欲、自在等四德,以无因而得,故称自性有。(三)变异有,师身名变异,因师身故,弟子恭敬亲近听闻得智慧,因智慧得离欲,因离欲得善法,因善法得自在;如是,弟子四德从师身得,故称变异有。此三有相当于佛法之等起善、生得善、加行善。[金七十论卷中]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三有”的解释

  (名数)三界之异名也。生死之境界,有因有果谓之有。三有者,三界之生死也。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也。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也。三无色有。无色界之生死也。新译仁王经中曰:“三有业果,一切皆空。”智度论一曰:“三有爱着心。”颂疏界品一曰:“名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遁麟记一曰:“言三有者,即三界之异名。”[囗@又]一本有,现生之身心。二当有,未来之身心。三中有,本有与当有中间所受之身心。欲界色界之生死,必有中有。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三有”的解释

  (术语)三界之生死。见有条。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三有”的解释

  [出菩萨善戒经并大智度论]  三有者。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众生。各随所作善恶之业。即感善恶之报。因果不亡。故名为有。(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一欲有谓欲界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各各随其业因而受果报。故名欲有。二色有谓色界四禅诸天。由昔修习有漏禅定。报生此天。虽离欲界粗染之身。而有清净之色。故名色有。(四禅诸天者。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也。)三无色有谓无色界四空诸天。由昔修习有漏禅定。报生此天。虽无 - 明·一如等 撰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三有”的解释

  1.三界的生死有因有果,所以叫做三有。一、欲有,即欲界的生死;二、色有,即色界的生死;三、无色有,即无色界的生死。2.本有、当有、中有。本有指现生的身心;当有指未来的身心;中有指本有与当有之间所受的身心。 - 陈义孝编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三有”的解释

俱舍论一卷五页云:此有漏法,亦名三有。有因有依,三有摄故。
  二解  集异门论四卷十五页云:三有者:一、欲有。二、色有。三、无色有。欲有云何?答:若业、欲界系取为缘,欲感当有。彼业异熟,是谓欲有。色有云何?答:若业、色界系取为缘,欲感当有。彼业异熟,是谓色有。无色有云何?答:若业、无色界系取为缘,欲感当有。彼业异熟,是谓无色有。 - 朱芾煌

【阿含辞典】对“什么是三有”的解释

欲有(欲界)、色有(色界)、无色有(无色界);指三界众生,「有」是「存在」之意。 - 庄春江居士编

【佛识慧集】对“什么是三有”的解释

就是三界的生死,欲有、色有、无色有。

- 梵心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三有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