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诸经要集卷十载,菩萨修行时,有身、口、意三种忍行,即:(一)身忍行,菩萨修行时,舍身、命、财,无有吝惜,虽被割截身体而能忍受,称为身忍行。(二)口忍行,菩萨修行时,虽被人轻嫌打骂,闻已能忍,不起斗争,称为口忍行。(三)意忍行,菩萨修行时,虽被人毁訾辱骂、嗔恚呵责,闻已能忍,不起忿恨之心,称为意忍行。
(名数)于身口意三处行忍辱也。见诸经要集中。
[出诸经要集] 一身忍行谓菩萨修行时。舍身命财无有恡惜。虽被割截身体而能忍受。是名身忍行。二口忍行谓菩萨修行时。虽被人轻嫌打骂。闻已能忍。不起鬭诤。是名口忍行。三意忍行谓菩萨修行时。虽被人毁訾骂辱。嗔恚呵责。闻已能忍。不起忿恨之心。是名意忍行。 - 明·一如等 撰
于身口意三处行持忍辱。 - 陈义孝编
诸经要集云三种忍行:
一、身忍行 谓菩萨修行时,舍身命财,无有吝惜,虽被割截身体,而能忍受,是名身忍行。
二、口忍行 谓菩萨修行时,虽被人轻嫌打骂,闻已能忍,不起斗诤,是名口忍行。
三、意忍行 谓菩萨修行时,虽被人毁訾骂辱嗔恚呵责,闻已能忍,不起忿恨之心,是名意忍行。 - 明·杨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