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以标相、形相、体相为三种相。(一)标相,标即表,如见烟即知是火等。(二)形相,指长短方圆等形状。(三)体相,体即体质,如火以热为体质。
(二)大智度论卷一以假名相、法相、无相相为三种相。(一)假名相,谓世间一切事物及众生以众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字,皆无自性,虚假不实;众生迷故,于此假名起执取相,故称假名相。(二)法相,谓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以俗眼观之,则见是有;以慧眼观之,则见是无;众生迷故,于此等诸法起执取相,故称法相。(三)无相相,远离上举之假名相、法相,但有无相;众生迷故,又于无相之中,起执取相,故称无相相。
(三)成实论卷十二以发相、制相、舍相为三种相。(一)发相,心昏沉时,用精进之行以策发之,称为发相。(二)制相,心掉举时,用寂静之法以禁制之,称为制相。(三)舍相,心若不沉不散时,即舍去上举之发、制二相,称为舍相。
(名数)因明列三种相:一、标相,如见烟知为火。二、形相,如长短方圆等之形状。三、体相,即体质。如火以热为体质。[囗@又]智度论所说:一、假名相,世间一切事物及众生,由众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字,然皆无自性,虚假不实。众生迷故,于此假名起执取之相,故名为假名。二、法相,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以肉眼观故,则见为有,以慧眼观故,则见为无。众生迷故,于此等之法起执取之相,故名法相。三、无相相,离上之二相,但为无相有,众生迷故,于无相中起执取相,故名无相相。
[出成实论] 一发相发即策发。谓心昏沉时。应用精进之行而策起之。故名发相。二制相制即禁制。谓心掉动时。应用寂静之法而禁制之。故名制相。(掉者举也。)三舍相舍即舍置。谓心不沉不散。调适之时。即舍前发制二相。故名舍相。 - 明·一如等 撰
[出大智度论] 一假名相谓世间一切事物及以众生。虽因众缘和合而有种种名字。皆无自性。虚假不实。众生迷故。于此假名起执取相。故名假名相。二法相谓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等诸法。以肉眼观故。则见是有。以慧眼观故。则见是无。众生迷故。于此等法起执取相。故名法相。(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十二入者。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 - 明·一如等 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标相标即表也。谓如见烟。即知是火等。是名标相。二形相形即形状。谓长短方圆等。是名形相。三体相体即体质。谓如火以热为质相等。是名体相。 - 明·一如等 撰
1.标相、形相、体相。标相者,如见烟便知道是火是;形相者,如长短方圆之形状是;体相者,体质也,如火以热为体质是。2.指智度论所说的假名相、法相、无相相。假名相是凡所有相,都是虚妄的,假的;法相是诸法虽然假的,而幻相不无;无相相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之相。 - 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