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僧辩?僧辩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历代名僧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僧辩”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僧辩”的解释

  (一)(?~493)南齐僧。建康(江苏)人,俗姓吴。从学于昙迁、法畅二师。住安乐寺。擅长梵呗,称誉南齐。当时师所传古维摩一契、瑞应七言偈一契,最为著称。永明十一年示寂。其弟子北多宝寺慧忍,亦善呗赞。[梁高僧传卷十三]

  (二)(568~642)唐代僧。南阳(河南)人,俗姓张。年幼出家,从智凝法师学摄大乘论。隋代大业(605~617)初年,受召入大禅定道场。于唐代武德(618~626)初年,盛弘摄大乘论。贞观年间(627~649)玄奘译经时,师被征为证义。受敕住于弘福寺,讲学不辍。虽誉满天下,然谦冲自牧;道岳讲说俱舍论之时,师亦亲临听法。著有关于俱舍论、摄大乘论、辩中边论、成唯识论、无相思尘论,及佛性论等之注释书。贞观十六年示寂,世寿七十五。[续高僧传卷十五]

【历代名僧辞典】对“什么是僧辩”的解释

参见(梁_慧晈)《高僧传·慧隆传》。 - 顾伟康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僧辩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