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vijn~a^na-dha^tu,巴利语vin~n~a^n!a-dha^tu。为构成宇宙万有要素之一。乃六界之一,十八界之一。为六识之总称。长阿含卷八众集经(大一·五二上):“复有六法,谓六界:地界、火界、水界、风界、空界、识界。”[集异门足论卷二、俱舍论卷一](参阅“六识”1312)
(界名)十八界之一。六识心王及八识心王,自持其体,而与他差别,故名识界。
十八界之一。 - 陈义孝编
瑜伽二十七卷三页云:云何识界?谓眼耳鼻舌身意识。又心意识三种差别。是名识界。
二解 俱舍论一卷二十一页云:诸有漏识,名为识界。云何不说诸无漏识为识界耶?由许六界、是诸有情生所依故。如是诸界、从续生心,至命终心,恒持生故。诸无漏法、则不如是。
三解 大毗婆沙论七十五卷十一页云:问:识界云何?答:五识身、及有漏意识。问:何故无漏识、不立识界耶?答:与识界相、不相应故。若法、能长养诸有,摄益诸有,任持诸有者;立六界中。无漏意识、能损减诸有,散坏诸有,破灭诸有;是故不立在六界中。复次若法、能令诸有相续,生老病死流转不绝者;立六界中。无漏意识、与此相违,是故不立在六界中。复次若法、是趣苦集行,亦是趣有世间生老病死集行者;立六界中。无漏意识、与此相违,是故不立在六界中。复次若法、是有身见事、颠倒事、爱事、随眠事、与贪瞋痴为安足处,有垢、有毒、有秽、有刺、有过、有浊,堕在诸有,苦集谛摄者;立六界中;无漏意识、与此相违,是故不立在六界中。尊者世友、作是问言:此六界中,何故不摄无漏意识?卽自答言:如是六界、从诸漏生。无漏意识、不从漏生。复作是说:如是六界、能生诸漏。无漏意识、不生诸漏。复作是说:如是六界、是我执缘。无漏意识、非我执缘。复作是说:如是六界、是有情依。无漏意识、非有情依。复作是说:如是六界、是异熟依。无漏意识、非异熟依。复作是说:如是六界、是入胎缘。无漏意识、非入胎缘。复作是说:如是六界、无始来有。无漏意识、非无始有。大德说曰:如是六界、是自体分。无漏意识、非自体分。胁尊者言:如是六界、是生死依。无漏意识、非生死依。由如是等种种因缘,无漏意识、不立识界。
四解 此是地等六界中之识界。法蕴足论九卷十九页云:云何识界?谓五识身、及有漏意识。是名识界。
五解 此是受等四界中之识界。法蕴足论九卷二十二页云:云何识界?谓六识身。卽眼识及至意识。是名识界。 - 朱芾煌
参看「识」、「界」。 - 庄春江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