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饮食布施予他人之义。施食有许多功德,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称,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一)得命。(二)得色。(三)得力。(四)得安无碍辩。(五)得无所畏。(六)无诸懈怠,为众敬仰。(七)众人爱乐。(八)具大福报。(九)命终生天。(十)速证涅槃。其他如未曾有因缘经卷上、经律异相卷十一等,都列出施食可得种种功德。此外,以饿鬼为对象之施食仪式,称施饿鬼、施食会。在诸回向清规式卷一中,除施饿鬼之外,尚有盂兰盆结缘施食、盂兰盆亡者追荐施食、施食、时正施食、临时施食略回向、施食略回向、施食略通回向等之回向文。
(二)又作唱食。在禅林,食粥之际,首座首先唱偈咒愿之谓。据禅苑清规卷一中载,粥时唱(卍续一一一·四四一下):“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生天,究竟常乐。”(施粥偈)又载“粥是大良药,能除消饥渴;施受获清凉,共成无上道。”斋时则唱:“三德六味,施佛及僧;法界人天,普同供养。”(施斋偈)又施食已,行者须喝食。[敕修百丈清规卷四维那条、禅林象器笺卷十三讽唱门]
(仪式)施饿鬼之食也。又供养斋食于僧也。[囗@又]向食施咒愿,谓之唱食。又云施食。佛说贤者五福德经曰:“佛言:人持食施僧,有五种利:一色二力三命四安五辩。”禅苑清规曰:“首座施食粥,云粥有十利(云云),斋云三德六味(云云),施食已,行者喝食。”
1.布施食物给饿鬼。2.供养斋食给僧人。 - 陈义孝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