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vijn~a^na-a^ha^ra,巴利语vin~n~a^n!a-a^ha^ra。四食之一。指认识作用。以精神为主体而保持生存状态者,称为识食。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一苦乐品(大二·六五六下):“彼云何为识食?所念识者,意之所知,梵天为首,乃至有想无想天,以识为食,是谓名为识食。”[杂阿含经卷十五、长阿含卷八众集经、俱舍论卷十、黄檗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杂语)四食之一。地狱之众生及无色界之诸天等,皆无段食等之三食,只以识持体,故名识食。传心法要上曰:“有识食,有智食。四大之身,饥疮为患,随顺给养,不生贪着,谓之智食。恣情取味,忘生分别,唯求适口,不生厌离,谓之识食。”
地狱和无色界的众生全靠识来保持身体,谓之识食,为四食之一。 - 陈义孝编
成唯识论四卷一页云:四者、识食。执持为相。谓有漏识、由段触思势力增长,能为食事。此识虽通诸识自体;而第八识、食义偏胜。一类相续,执持胜故。
二解 集异门论八卷十页云:云何识食?答:若有漏识为缘,能令诸根长养大种增益;又能滋润随滋;乃至持随持;是名识食。其事云何?答:如世尊教颇勒窭那记经中说:颇勒窭那当知,识食能令当来后有生起。如是等类,说名识食。
三解 品类足论七卷五页云:识食云何?谓缘有漏识,诸根长养,大种增益,资助、随资助,充悦、随充悦,护、随护,转、随转,益、随益;是名识食。 - 朱芾煌
四食之一,有漏识由段、触、思三食之势力而增长,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体,支持有情身命不坏者,如无色界及地狱之众生以识为食。换句话说:也就是地狱及无色界的众生,是以识支持命根。见“四食”条。 - 于凌波居士著
「识」是指「有取识」(执取生命存在的识),即执取身心,能攀缘色、受、想、行;能维系五蕴和合,滋养生命的识。 - 庄春江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