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一)初禅天有二种变化:一、初禅初禅化,能变化自地也。二、初禅欲界化,能变化欲界地也。(二)二禅天有二种变化:一、二禅二禅化,能变化自地也。二、二禅初禅化,能变化初禅地也。三、二禅欲界化,能变化欲界地也。(三)三禅天有四种变化:一、三禅三禅化。二、三禅二禅化。三、三禅初禅化。四、三禅观音化。(四)四禅天有五变化:一、四禅四禅化。二、四禅三禅化。三、四禅二禅化。四、四禅初禅化。五、四禅欲界化。见智度论六。
初禅二变化 二禅三变化 三禅四变化 四禅五变化合十四变化
次十一切处而辩十四变化者。上所明观禅。正体虽备犹未辩其功用。今欲学六通之用。必须先修变化心也。通言变化者。能使无而欻有有而欻无。故名为变化也
一初禅二变化 一初禅初禅化。能变化自地也。二初禅欲界化。能变化下欲界地
二禅三变化 一二禅二禅化。能变化自地也。二二禅初禅化。能变化下初禅地也。三二禅欲界化。能变化下欲界地也
三禅四变化 一三禅三禅化。能变化自地也。二三禅二禅化。能变化下二禅地也。三三禅初禅化。能变化下初禅地也。四三禅欲界化。能变化下欲界地也
四禅五变化 一四禅四禅化。能变化自地也。二四禅三禅化。能变化下三禅地也。三四禅二禅化。能变化下二禅地也。四四禅初禅化。能变化下初禅地也。五四禅欲界化。能变化下欲界地也 - 隋·智顗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