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指十思想或十种观想。即:(一)无常想,观一切有为法皆新新生灭,无常变坏。(二)苦想,观一切有为法无常,常受三苦、八苦所逼迫。(三)无我想,观想一切法为苦,亦不自在;皆由因缘所生而无自性,故无我。(四)食不净想,观想诸世间之饮食皆从不净因缘所生,悉为不净物。(五)一切世间不可乐想,观想一切世间无任何乐趣,唯有过恶。(六)死想,观想死之相。(七)不净想,观想人身内三十六物、身外九孔,恶露常流不净。(八)断想,(九)离欲想,(十)尽想,后之三想,系为得涅槃菩提,而求断烦恼、舍离生死之迷、以及灭尽烦恼与生死等之观想。
十想与九相观(即九想,为灭除贪欲而对人之死状所作九种不净观)之同异,大智度论卷二十一举出多说。或谓九相未得禅定,仍为淫欲所遮覆,而十想能除灭淫欲等三毒。或九相为初学,十想为成就。或谓十想与九相同为离欲,俱为涅槃。或谓九相为因,十想为果;或以九相为外门,十想为内门。[大品般若经卷一、大乘义章卷十四]
(名数)见苦想条。
[出大智度论] 一无常想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二苦想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三无我想谓观一切诸法。毕竟空寂。皆无有我。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我想。是名无我想。四食不净想谓观诸饮食。皆从不净因缘而生。如肉从精血水道所生。实为脓虫住处。又如酥乳及酪。血所变成。 - 明·一如等 撰
一无常想 二苦想 三无我想 四食不净想 五世间不可乐想 六死想 七不净想 八断想 九离想 十尽想
次八念而辩十想者。大智度论云。九想如缚贼十想如杀贼。若尔即应次前九想而明。但为修九想时。有恐怖等障故。须说八念。既得离诸恐怖。则心安无障。故次说十想也。通言想者。能转心转想也。能转计常乐等。诸颠倒等想。故名为想。前三想为断见谛惑说。中四想为断思惟惑说。后三想为修无学道者说。是以。坏法之人。修此十想。能断三界结使。证无漏之圣果也
一无常想 观一切有为法无常。智慧相应想。名无常想。一切有为法有二种。一者众生。二者国土。是二皆新新生灭。故无常也
二苦想 观一切有为法苦。智慧相应想。名苦想。若有为法无常者。即是苦常为三苦八苦之所迁逼。故名苦也
三无我想 观一切法等无我。智慧相应想。名无我想。若有为法悉是苦者即无我。以无自在故。亦以苦从缘生无有自性。无自性中。我不可得也
四食不净想 观诸饮食不净。智慧相应想。名食不净想。世间饮食。皆从不净因缘。故有如肉从精血水道中生酥酪等。皆亦随事观之。悉是不净也
五世间不可乐想 观一切世间不可乐。智慧相应想。名为世间不可乐想。有二种世间。一者众生。二者国土。有过恶无可乐也
六死想 观死智慧相应想。名为死想。若一期果报。常为二种死之所逐者。则出息不报入息也
七不净想 观自他身不净。智慧相应想。名为不净想。若观此身内有三十六物。外则九孔。恶露常流。从生至终。无一净也
八断想 观涅槃离生死。智慧相应想。名为断想。行者思惟。若涅槃清净。无烦恼者。当断结使证涅槃也
九离想 观涅槃离生死。智慧相应想。名为离想。行者思惟。若涅槃清净。离生死者。当离生死证涅槃也
十尽想 观涅槃结使及生死尽。智慧相应想。名为尽想。行者思惟。若涅槃清净。结使及生死。未尽结使。及生死业。证涅槃也 - 隋·智顗 撰
无常想。苦想。空无我想。食厌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不净想。断想。离欲想。尽想 - 唐·李师政 撰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六卷一云:十想、谓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死想、不净想、厌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断想、离想、灭想。如彼卷至末广说。 - 朱芾煌
十想者:
一、无常想 想即观想,谓观诸众生及诸世界一切有为之法,迁流代谢,皆悉无常。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生灭,是名无常想。
二、苦想 谓观五阴之身,一切有为之法,常为诸苦之所逼迫。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众苦,是名苦想。
三、无我想 谓观一切诸法,毕竟空寂,皆无有我。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我想,是名无我想。
四、食不净想 谓观诸饮食,皆从不净因缘而生。如肉从精血水道所生,实为脓虫住处。又如酥及酪,血所变成,与烂脓无异。厨人污垢,种种不洁。作是想者,智慧相应,断不净食,是名食不净想。
五、世间不可乐想 谓观世间一切色欲滋味、车乘服饰、宫室园苑,皆是恶事,心生厌离,不可乐着。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断贪乐,是名世间不可乐想。
六、死想 谓观此身,念念无常,刹那生灭,迁谢不停。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灭死相,是名死想。
七、不净想 谓观此身,从烦恼业种为因,父母不净为缘,和合而成,内有三十六物,外则九窍常流,皆悉不净。作是想者,智慧相应,远离尘垢,是名不净想。
八、断想 谓观有余涅槃之相,断诸结使,得无漏道。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同断三毒,是名断想。
九、离想 谓观涅槃之相,远离烦恼结使。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得离爱欲,是名离想。
十、尽想 谓观无余涅槃之相,灭一切苦,尽诸结使,一切烦恼,不复更生。作是想者,智慧相应,同尽诸漏,是名尽想。 - 明·杨卓
1.白骨想、青瘀想、【月+逄】胀想、食不消想、血想、啖想、有常无常想、贪食想、死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参看《增壹阿含四十六品九经》。2.无常之想、乐有苦想、计我无我想、实有空想、色变之想、青瘀之想、腹胀之想、食不消想、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参看《增壹阿含四十八品三经》。 - 庄春江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