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十行?十行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佛学常见辞汇、唯识名词白话辞典、佛识慧集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十行”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行”的解释

  (一)菩萨修行之五十二阶位中,指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所修之十种利他行。又作十行心。即:(一)欢喜行,菩萨以无量如来之妙德,随顺十方。(二)饶益行,善能利益一切众生。(三)无嗔恨行,修忍辱,离嗔怒,谦卑恭敬,不害自他,对怨能忍。(四)无尽行,又作无屈挠行。菩萨行大精进,发心度一切众生,令至大涅槃而无松懈。(五)离痴乱行,常住正念不散乱,于一切法无痴乱。(六)善现行,知无有法,三业寂灭,无缚无著,而亦不舍教化众生。(七)无著行,历诸尘刹供佛求法,心无厌足,而亦以寂灭观诸法,故于一切无所著。(八)尊重行,尊重善根、智慧等法,悉皆成就,由之更增修二利行。(九)善法行,得四无碍陀罗尼门等法,成就种种化他之善法,以守护正法,令佛种不绝。(十)真实行,成就第一义谛之语,如说能行,如行能说,语行相应,色心皆顺。

  修十行之目的有四:(一)厌有为。(二)求菩提、满佛德。(三)欲于现在、未来世中救度众生。(四)求实际、证法如。以是故修诸行。有关菩萨于何阶位修此十行,经论或以为三贤位之一,或六种性中之性种性,或五位中之资粮位。[旧华严经卷十一之十行品、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大乘义章卷十四、华严五教章卷二]

  (二)菩萨之十种修行。即:(一)信,信仰佛、法。(二)悲,拔众生苦。(三)慈,施乐与众生,对诸众生而起众生缘,知众生无实体、自性而起法缘,观五蕴之空而起无缘。(四)舍,行内外二施,令众生心安。(五)不疲倦,指行世间、出世间之行而不疲倦。(六)知经书,指知五明。(七)知世智,知晓世间实际之事、义。(八)惭愧,耻罪过而生惭愧。(九)坚固力,自守佛道而不退失,更能向上转进。(十)供养,供养诸佛及如其教说修行。[旧华严经卷二十三、菩萨地持经卷三、卷七、十地经论卷三]

  (三)十行摄善法。即:(一)慈悲行(不杀生),(二)少欲行(不偷盗),(三)净梵行(不邪淫),(四)谛语行(不妄语),(五)明慧行(不饮酒),(六)护法行(不说人过),(七)息恶推善行(不自赞毁他),(八)财法俱施行(不悭法财),(九)忍辱行(不嗔恚),(十)赞三宝行。[禅戒篇]

  (四)又指身、口、意所行之十种恶行为,称为十恶。(参阅“十善十恶”468)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十行”的解释

  (术语)菩萨修行,虽于十信十住满足自利,然利他之行未满,故不可不经此目:一、欢喜行,为佛子之菩萨以如来之妙德,随顺十方也。二、饶益行,利益一切众生也。三、无嗔恨行,自觉觉他。无违逆者。又曰无恚恨。无违逆。四、无尽行,随众生之机类而现其身,三世平等,通达十方。利他之行无尽也。五、离痴乱行,种种之法门虽不同,然一切合同而无差误也。六、善现行,以离痴乱故,能于同类中现异相,于一一异相各现同相,同异圆融也。七、无着行,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于一一尘中现十方界,尘界不留碍也。八、尊重行,又曰难得行。以前种种现前皆般若观照之力也,故于六度中特尊重般若波罗蜜。九、善法行,圆融之德能成十方诸佛之轨则也。十、真实行,以前圆融德相,一一皆清净无漏,一真无为之性,本来常恒也。参照五十二位条。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十行”的解释

  [出楞严经]  十行者。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自得已利。而利他之行未成。是故广行饶益。随顺众生。令其欢喜。然行有浅深。故始自欢喜。故始自欢喜。终至真实。而成十种也。一欢喜行谓由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具佛妙德。能于十方刹土。随顺饶益众生。自他俱喜。经云。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二饶益行谓善推妙德。饶益众生。使得法利。不生厌想。经云。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三无嗔恨行谓嗔恨生于 - 明·一如等 撰

【佛学常见辞汇】对“什么是十行”的解释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第三个十位名十行,因菩萨经十信十住,已成佛子,满足自利,复须长养利他功行,故名十行,亦名十长养。一、随顺众生,随喜功德,名欢喜行。二、饶利众生,使得法利,名饶益行。三、等视众生,不见其过,名无嗔恨行。四、三际十方,化身无尽,名无尽行 - 陈义孝编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对“什么是十行”的解释

菩萨修唯识行的四十一阶位中,此为第十一至第二十位,又作十行心。即:一、欢喜行,菩萨以无量如来之妙德,随顺十方。二、饶益行,善能利益一切众生。三、无嗔恨行,修忍辱,离嗔怒,谦卑恭敬,不害自他,对怨能忍。四、无尽行,又作无屈挠行。菩萨行大精进,发心度一切众生,令至大涅槃而无松懈。五、离痴乱行,常住正念不散乱,于一切法无痴乱。六、善现行,知无有法,三业寂灭,无缚无著,而亦不舍教化众生。七、无著行,历诸尘刹供佛求法,心无厌足,而亦以寂灭观诸法,故于一切无所著。八、尊重行,尊重善根、智慧等法,悉皆成就,由之更增修二利行。九、善法行,得四无碍陀罗尼门等法,成就种种化他之善法,以守护正法,令佛种不绝。十、真实行,成就第一义谛之语,如说能行,如行能说,语行相应,色心皆顺。见《成唯识论》卷十。参阅分释条。 - 于凌波居士著

【佛识慧集】对“什么是十行”的解释

因菩萨经十信十住,修行已成佛子,满足自利,復须长养利他功德行,故名十行

  欢喜行——随顺众生,随喜功德,名欢喜行。

  饶益行——饶利众生,使得法利,名饶益行。

  无瞋恨行——等视众生,不见其过,名无瞋恨行。

  无尽行——三际十方,化身无尽,名无尽行。

  难痴乱行——了达法门,悉无错误,名难痴乱行。

  善现行——既离痴乱,则能现诸相,同异圆融,名善现行。

  无著行——十方虚空,满足微尘,於一尘中,现十方界,尘界交现,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尊重行——缘般若故,成无著行,故六度中,特尊般若,名尊重行。

  善法行——妙观慧中,显圆融德,能入诸佛法轨中,名善法行。

  真实行——圆融德相,清净无漏,真无为性,妙契真实,名真实行。

- 梵心居士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十行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