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四遍常论?四遍常论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法相辞典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四遍常论”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四遍常论”的解释

  乃古代印度外道所执六十二种错误见解中之四种“常见”。又作遍常论、四遍常见论。此类外道依据过去及现在之事实而执于“我为常住”之见解。成唯识论述记卷六末记载四遍常论:(一)以禅定之故,能忆念过去二十成坏劫之事,彼便执着我与世间皆为常住不坏。(二)以禅定之故,能忆念过去四十成坏劫之事,彼便执着我与世间皆为常住不坏。(三)以禅定之故,能忆念过去八十成坏劫之事,彼便执着我与世间皆为常住不坏。(四)由天眼之故,能见诸有情之死时、生时诸蕴之相续流转,然不能如实了知诸行之刹那生灭,彼遂执着我与世间皆为常住不坏。[瑜伽师地论卷六、大乘义章卷六](参阅“六十二见”1241)

【法相辞典】对“什么是四遍常论”的解释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九卷十二页云:前际分别见中,四遍常论者:一、由能忆一坏成劫、或二、或三、乃至八十;彼便执我世间俱常。问:彼何故作是执?答:彼计转变或隐显故或转变论者作如是执。乳变为酪,种变为芽,薪变为灰,如是等类,若续彼而有者;皆是彼所转变。非彼法灭,有此法生。故一切法,自性常住。隐显论者、作如是执:诸法自性,或隐或显。彼见此处,先有如是形显分量大地洲渚妙高山王余山大海诸树等坏,后于此处,复有如是形显分量大地等成。便作是念;彼于中间不可见者;非性坏灭。然坏劫时,彼性潜隐。至成劫位,彼性复显。又七士身,常无动转,互不相触,命不可害。故作是念:我及所忆,二俱是常。由斯便见我及世间,俱是常住。二、由能忆一生、或二、或三、乃至百千生事;彼便执我世间俱常。由计转变或隐显故。彼若能忆外器坏成;由见此处,先有如是形显分量大地洲渚如前,乃至命不可害。若不能忆外器坏成;执世间常,理不待说。故作是念:我及所忆,二俱是常。由斯便见我及世间,俱是常住。问:此与第一义有何异?答:前虽忆多;而于能忆诸生无间,未得自在。今虽忆少;而于能忆诸生无间,已得自在。三、由天眼见诸有情死时生时,诸蕴相续。谓见死有诸蕴无间,中有现前。复见中有诸蕴无间,生有现前。又见生有诸蕴无间,本有现前。本有诸蕴,分位相续,乃至死有。譬如水流灯焰相续。由不觉知微细生灭;于诸蕴中,遂起常想。故便执我世间俱常。由计转变或隐显故;如刀于鞘,蛇于其穴,人于暗室,入出隐显。故作是念:我及所见,二俱是常。由斯便见我及世间,俱是常住。四、由寻伺,不如实知。谓我世间俱是常住。彼作是念:有法常有,无法恒无。无不可生,有不可灭。彼执因果,从无始来,性唯是一,无灭无起;故是前际分别见摄。彼若执色以为我者;由见显形恒相似故;便执为常。若执心等以为我者;由心等法,无间生故;相似生故;恒时生故;不能了知细生灭故;能忆往昔所更事故;前后事业,互相似故;他不碍故;便执为常。彼由如是虚妄寻伺,执我世间,俱是常住。如是四种前际分别执遍常论,由劫及生死生寻伺四事而起。 - 朱芾煌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四遍常论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