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断除烦恼、证得真理之四种过程。依此可证得涅槃果,为一切佛教修习方法之概括。即:(一)加行道(梵prayoga -ma^rga ),又称方便道。即于无间道之前,为求断除烦恼,而行准备之修行。(二)无间道(梵a^nantarya -ma^rga ),又称无碍道。即直接断除烦恼之修行,由此可无间隔地进入解脱道。(三)解脱道(梵vimukti - ma^rga ),即已自烦恼中解脱,证得真理,获得解脱之修行。(四)胜进道(梵vis/es!a - ma^rga ),又称胜道、三余道。即于解脱道之后,更进一步行其余之殊胜行,而全然完成解脱;或满足断惑,而作观察之修行。[俱舍论卷二十五、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九、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九、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末](参阅“胜进道”4864)
(二)即长阿含卷八众集经所说之四通行。指:(一)苦迟道,又称苦迟通行。(二)苦速道,又称苦速通行。(三)乐迟道,又称乐迟通行。(四)乐速道,又称乐速通行。(参阅“四通行”1766)
(名数)道者涅槃之道路也。乘此可到涅槃之城,故名道。道虽异,可以四种摄尽。一加行道,谓先于三贤四善根位加力而行三学之位也。二无间道,谓加行功德成就而发正智,正断烦恼之位也。不为惑而间隔,故曰无间道。三解脱道,无间道后而生一念之正智,正证悟真理之位也。为既解脱惑之正智。故名解脱道。四胜进道,解脱道后更进而定慧增长之们也。此中菩萨乘之无学,果德究竟圆满,谓之胜进道,二乘之见修无学三道,皆具此四道。见俱舍论二十五。
四条通向涅槃的道路,即一、加行道,谓先于三贤四善根位加力而行三学之位。二、无间道,谓加行功德成就而发正智,为正断烦恼之位,因不为惑而间隔,故名无间道。三、解脱道,无间道后而生一念之正智,为真正证悟真理之位,因是解脱烦恼之正智,故名解脱道。四、胜进道,解 - 陈义孝编
指断除烦恼、证得真理的四种过程,依此可证得涅槃之果,为一切佛教修习方法之概括。此四道为:一、加行道,又称方便道。即于无间道之前,为求断除烦恼,而行准备之修行。二、无间道,又称无碍道。即直接断除烦恼之修行,由此可无间隔地进入解脱道。三、解脱道,即已自烦恼中解脱,证得真理,获得解脱之修行。四、胜进道,又称胜道、三余道。即于解脱道之后,更进一步行其余之殊胜行,而全然完成解脱;或满足断惑,而作观察之修行。见《俱舍论》卷二十五。 - 于凌波居士著
另作「四通行、四断、四行、四正行」,即「苦习尽道,苦尽道,乐非尽道,乐尽道」,为能通往解脱涅槃的四种模式。 - 庄春江居士编
四条通向涅槃的道路。即加行道、无间道、解脱道、胜进道。
加行道先于三贤四善根住加力而行三学之位。
无间道是加行功德成就而发正智,为正断烦恼之位,因不为惑而间断,名无间道。
解脱道。无间道之后面生一念之正智,为真正证悟真理之位,因是解脱烦恼之正智,故名解脱道。
胜进道。解脱道之后更进一步,为定慧增长之位,故名胜进道。
- 梵心居士编